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正文字体:

【榜样的力量】何乃柱: 行善至善耕耘不断 以爱哺爱行善不歇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1-09-22 点击:704

行善至善耕耘不断 以爱哺爱行善不歇

——记“博士雷锋”何乃柱的斜杠人生


一边在高校教书育人,一边在社会上行善助困,他用感恩的心、专业的知识、担当的臂膀、持续的行动助人自助、授人以渔,以日常中的点滴公益,书写着一名高校共产党员的“不平凡”。他就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雷锋”——何乃柱。


何乃柱


心怀感恩,坚持行善十九载


何乃柱出生于广西一个偏远山村,家里孩子很多,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一年只能吃上1-2次肉。成长路上他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奖助学金的支持,以及许多爱心人士的帮助,爱心使他的学业之路也顺利走下去。心怀感恩、反哺社会是他做公益的初心。他以雷锋为榜样,自2002年他从念“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起,就开始投身公益事业。起初他参与创办高校公益社团,组织爱心家教,开展艾滋防治等公益宣传、组织大学生到培智学校慰问,渐渐地他感受到了专业所学带来的助人的快乐。


2006年何乃柱保送了兰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并开始关注民族地区的困境人群和公益事业发展。2009年3月,正在兰州读研究生的何乃柱参加了一个自闭症患者家庭联谊会。在那次联谊会上,两个自闭症患者的家长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令何乃柱感触颇深。他回忆称,其中一位年近六旬的父亲与大家分享:他们家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均已成年,大儿子从小患有自闭症,生活等各方面都需要依赖家庭。不幸的是,小儿子因意外丧生,留下孙子尚且年幼。一家人的经济负担特别重,但是大儿子因为自闭症,依然无法为家庭分忧,甚至还得继续依赖家庭,导致家庭更是困难重重。


家长们的分享,深深地震撼了他。“一个自闭症患儿,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而这个家庭,因此要承受很多的痛苦和困难。”他说,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萌生了发挥自己所学,为自闭症患者及家庭做点什么的想法。


2009年6月,何乃柱研究生毕业之后留在了兰州工作,并加入了当地一个关爱自闭症患者的公益机构。此后5年,他也接触到了更多的自闭症患者,并学到了一些关爱、服务自闭症患者的良方。


与此同时,何乃柱也充分发挥专业所学,参与了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甘肃彰县岷县的间接灾害救援。近二十年来,他组织或参与开展了大量的助残、助学、助孤、助老、助童等活动,参与创办甘肃慧灵、桂林慧灵、广西厚生、桂林市社工协会等公益机构6家,策划和执行“星妈驿站”、“关爱漓江流域困境母亲”、“支持广西公益芯发展”、“八双筷子一家人”等项目30多个,调动善款逾约500万,公益足迹遍及10多个城市。


何乃柱与同事到金秀瑶族自治县调研乡村学前教育情况

何乃柱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签订暨揭牌仪式


“心怀感恩,我因此喜欢上做公益。发挥社会工作专业所学,让我的助人活动更有力量。我感谢成长路上帮助过我的所有人、学校以及党和国家强有力的奖助学金支持体系。我希望带着更多的人一起做公益,反哺社会,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的美好”,何乃柱表达了他的初心和规划。


学以致用,多种举措关爱未成年人


何乃柱在兰州大学攻读硕士、博士时就开始了未成年人关爱保保护工作,服务对象包括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孤儿、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等。


关爱少数民族流动儿童与孤儿时他硕士时就开始的公益之举。在读硕士和博士时,他依托所在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青年,以支教、联谊、物资捐赠等方式关爱300多名东乡族、撒拉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和孤儿;玉树地震时他参与发起救灾联盟为灾区儿童捐款。2014-2020年他组织以捐赠健康包、支教、引进奖助学金等为桂林草坪回族乡等地少数民族送去关爱和温暖。


2014年初,何乃柱到广西师范大学任教,同时他带来了当时桂林紧缺的与关爱、服务自闭症患者有关的实践经验,也开启了他服务困境儿童的公益活动。他依托注册的机构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事实孤儿及其他未成年人逾2000人。他和团队以传播国学、艺术课堂、青葱课堂性教育、课业辅导、四点半课堂、青空间、家长学校、小组辅导、个案管理等开展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


2015年,在广西师范大学及桂林市民政局的支持下,何乃柱牵头成立了“桂林市慧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民间公益组织。该组织专门为大龄心智障碍人士提供公益服务,其中,12岁以上的大龄自闭症患者正是在服务范围内。


6年来,何乃柱与众多的志愿者一起,通过开展日间服务、晚间托养、上门服务等方式,服务了桂林本地的数百名大龄自闭症患者及他们的家庭。服务是关爱手段,帮助大龄自闭症患者顺利融入家庭及社会,更是何乃柱追求的目标。6年来,他通过心理辅导、居家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培训、艺术治疗等,帮助众多自闭症患者找到“新生”之路。


2018年,时年16岁的少年小唐在母亲的带领下,从全州老家来到桂林市慧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寻求康复治疗。那时,小唐是一个脾气暴躁、无法与父母沟通,见什么能撕就会去撕碎的重度自闭症患者。何乃柱和志愿者们为小唐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康复治疗。此后,小唐不仅学会了与家人和谐相处、沟通,还学会了如何制作一些来料加工、绘画等的职业技能。


“70后”的燕女士也是一名大龄自闭症患者,她在何乃柱等志愿者的帮助下进行了康复治疗,并在职业培训课程中,学会了面点制作的技能。如今,她通过面点制作,每个月能给家里带来300元左右的收入,对生活开始抱有美好的憧憬。


技能培训只是一座桥梁,它能激发自闭症患者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何乃柱说,单是2019年,他和他带领的志愿者团体,就帮助8名自闭症患者顺利完成技能培训。


践行关爱自闭症、智力残疾人等残障青少年的善举,何乃柱坚持了11年。2009年以来,他一直关注和开展自闭症、智力障碍、脑瘫等心智障碍青少年群体的生存和康复情况。2016年他注册了慧灵机构,5年多来他带领团队服务了心智障碍青少年累计500多人,家长1000多人;整合各类助残公益资源约300万元,参与实施了社区智友计划、八双筷子一家人等10多个助残公益项目。


耕耘不断,积极培养公益人才与公益组织


“斜杠青年”是何乃柱对自己的自称。有课时上课,没课时去做公益已经是他的常态,“忙碌”是他的节奏。他认为“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需要培育更多公益人和公益组织。


为此,一方面他十分重视传播公益知识,开展公益人才培训。十多年来,他开展了培训、沙龙、论坛、年会等近50场,孵化甘肃、青海、广西、陕西等地公益组织200多个,为10多个省市培养公益人才1500多人;为社区、民政、妇联、团委、NPO等开展有关培训20多场。另一方面,他十分重视公益组织联盟建立与合作。如积极推动广西儿童保护与儿童发展公益联盟、高校公益社团联盟等10多个公益协作网络的成立和发展。仅2014-2020年,他就参与组织开展了桂林公益人沙龙及桂林青年社会组织公益沙龙18场、渔人社会工作论坛等20多场。


何乃柱主持桂林公益人沙龙


此外,他还特别重视高校公益组织和项目孵化。依托兼任校团委副书记等职务的契机,他参与培育“小火柴女童保护”计划、金凤计划、小黑板计划等,推动了500多个志愿团体的组建和成立。其中,参与指导的“百灵鸟公益”获2019全国最美志愿组织,参与指导“流动的小课桌”获2019年团中央社区志愿服务示范项目,指导“乐群公益梦工坊”获全国互联网+大赛银奖,指导的“倾听一朵花开”荣获广西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依托他所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他参与培养出了一批“有信念、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公益人才,参与打造了一批“有团队、有项目、有平台”的志愿服务品牌,参与研发一批“有质量、有深度、有思想、有水平”的公益志愿服务课程,将立德树人践行其中。


直面困难,多方联动开展灾害救援与脱贫攻坚


面对突发的天灾人祸,何乃柱善于整合资源直面灾害,积极联动多方主体开展应急救援与服务工作。2008年他间接性参与了汶川地震给甘肃文县等地带来的影响后的紧急救援等工作,之后他又参与了玉树地震的间接性救援工作,协助成立了救灾协作网络。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积极参与政管学院社会学与社工系教工党支部发起的系列公益活动,依托所在单位组建临时党支部,通过公益领域的合作资源为桂林市引入捐赠一次性医用口罩8万个;与公益团队为湖北、河南的6户自闭症家庭进行远程康复;参与组建桂林市及广西社会组织战“疫”公益联盟2个;参与开展桂林市的残疾人、老年人的战“疫”关爱工作和入户慰问;策划和开展云艺术展,并通过组织读书会、研讨会、组织发展诊断会等帮助助残机构破解疫情带来的发展困境;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疫情防控、线上志愿服务、复工复学公益等。


全球气候变暖给漓江流域经常性带来极端天气,近几年来洪涝灾害不断,他积极参与到洪涝灾害救援中。他积极参与桂林阳朔水灾救援,联动桂林蓝天救援队开展阳朔水灾中的儿童救援、防溺水培训、温暖包;联动壹基金开展广西社会组织参与阳朔及全州等地水灾救援。


此外,他依托注册的公益组织及联动其他公益组织一起开展脱贫攻坚行动,如奔赴柳州三江、桂林兴安等开展乡镇社工站建设指导;携手桂林仁人公益机构开展乡村事实孤儿调研和入户帮扶指导;作为创始人指导小桔灯-寄宿女童成长支持项目及其他公益团队到良丰农场学校开展教育扶贫;参与学校西部计划和研支团遴选和指导工作。


产学研一体,助力社会问题的解决


依托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服务社会是何乃柱行善的另一种思路。近年来他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甘青宁地区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在华非洲移民聚居地创新治理研究》,主持和参与了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论著约20篇,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决策提供了支持。2017年他主持《边疆民族地区青年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以广西为例》课题,研究观点被全国政协委员采纳和媒体报道多次报道,研究报告获得团中央一类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有关在华外国人群体城市融入问题治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社会组织参与漓江保护等报告被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采纳和给予高度肯定。他参与调研和形成有关的人大议案政协提案政府内参等约10个。此外,他还参与指导有关寄宿儿童、血友病儿童、困境初中生、留守儿童等毕业论文10多篇,多为困境群体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为选题。


何乃柱(左一)


他主持的项目《大学-政府-非营利组织三位一体青年公益慈善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17年荣获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还主持在线课程《大学生公益创业》依托智慧树面向全国免费推广,选课人数超过2500人,2020年被广西教育厅列为一流网络课程。其所在的社会工作专业2020年被评为全国一流本科专业,所在党支部2019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


以善为桥,积极促进中国与东盟公益组织交流合作


何乃柱还积极参与推动相关国际研究与合作平台的成立。他参与策划和推动了中国-东盟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研究院等7个有关研究机构成立,举办了沙龙、论坛10次。积极承接和实施了团中央的对外公益合作与交流活动。如2017年参与承办团中央在桂林举办的“‘一带一路’战略中青年社会组织的作用与责任”论坛,促成了青年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东盟合作基地和专项基金的设立。2018年他参与策划和组织实施了“澜湄计划”,推动五国青年搭建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儿童助学交流合作网络、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灾害管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残疾人服务、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公益组织交流等5个网络。


“做公益确实对自己的教学科研有一些影响,但是有利有弊。做公益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能把做公益与教学、科研、育人等打通,并影响更多的人一起做公益是我未来的追求。”在问到何乃柱对未来公益的思考时他这样回答。


这就是坚持一只脚在高校、一只脚在社会的“斜杠青年”、公益人何乃柱。坚持19年的公益之举,既是他个人的感恩行动,更是他对党、对人民、对社会的回馈初心的真实写照。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