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正文字体:

【榜样的力量】沈星灿:粉笔春秋无言,化学星空灿烂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1-09-22 点击:1259

粉笔春秋无言,化学星空灿烂

——记化学与药学学院沈星灿


“端庄大方、气若幽兰、举止优雅、蔼然可亲。”这是2020级研究生杨爱佳对沈老师的第一印象,杨爱佳还回忆道,“沈老师是我大一《无机化学》的授课老师,她的课堂生动活泼,而且老师善于引导我们独立思考,锻炼科学思维。一有机会,我总是毫不犹豫地申请到沈老师的课题组学习,现在又读了沈老师的研究生。沈老师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杨爱佳口中的沈老师,曾获广西五四青年奖章、广西教学名师、广西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西十百千第二层次人才,40岁时获聘为二级教授……她就是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学院院长——沈星灿教授。


言传身教,师者情怀溢满课堂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根本职责是站好讲台,坚持上好每一门课。立德树人是课程的首要任务,要把学生的培养放在心上,要在化学原理、化学元素及化学反应的学科知识中增加思政元素,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2020年11月3日,沈星灿教授为全校新入职理工科青年助教上了一堂示范课,并在示范课后对青年教师交流时说这样的一段话,让在场的青年教师深受启发。


沈星灿教授每年为化学专业大一本科生主讲《无机化学》课程,并在此必修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中担任主讲负责人,该课程也入选为广西首批一流金课。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到广西师范大学工作至今,她已经坚持主讲《无机化学》十七载。近十年来,沈星灿教授肩负起学院繁重的管理工作,从头到尾主讲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无疑具有极大的难度,但她并没有放松自己在课程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工作,仍坚持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一线精心备课、设计教案,不断丰富课程新内容,体现化学学科的研究前沿。她常说,三尺讲台能讲好一门本科生课程,不仅学生受益,也能带动一批青年教师潜心教学育人。


在沈星灿教授的课堂上,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化学之美。她厚积博学的知识功底、自然大方的教学仪态、端庄整洁的仪容打扮、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真挚轻松的话语引导,将大一学生带入知识殿堂,让他们逐步领略化学的物质美和结构美、化学反应的现象美和化学理论的规律美。沈老师教学特点的艺术美、润物无声的力量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学生。在广州大学任教的荣铭聪博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研究院的林琳博士、在河池学院工作的覃山福、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博士后的朱阳、厦门大学的黄梦娇博士等沈老师曾经的学生先后专程来看望她。他们一见面就回忆起《无机化学》课的点点滴滴,犹记得刚进大学时,新生们对自己的专业都是懵懵懂懂的状态,而沈老师讲授的《无机化学》课,则把同学们带到了化学的趣味殿堂,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化学思维的逻辑性、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常识的趣味性、化学人物榜样故事的感染性,从此,同学们在沈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中潜移默化地爱上化学。除此之外,沈星灿教授不放弃对任何一位学生的培育。2012级本科生郭政玺,因大二期间成绩不够理想,几乎要被淘汰出独秀实验班。“当时沈老师找到我,指出我的问题并给予鼓励。正是这次谈话使我没有放弃自己,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最后得以顺利毕业。”本科毕业后,郭政玺考取了沈星灿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他在硕士期间发表SCI论文7篇,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并入选自治区优秀毕业生,现于浙江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此后,2018届毕业生、中国科技大学周晓红博士仍深情地回忆到:“正是因为一入学就遇到了这么认真负责且对我们要求严格的老师,使我在大学四年的开端就端正了学习态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为往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正是沈老师严谨求实的教学态度和温暖无比的师者情怀,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发奋学习、立志成才。


沈星灿教授不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端正,还重视本科教学模式的创新,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并据此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改革。她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单一强调“师范性”拓展到主张“师范性、学术性、实践性”并重,此外,她还提倡将知识传授型课程体系转变为能力导向型课程体系,以“专业基础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把“课程、课堂、课题”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重构课程结构和课堂内容,让教师课题参与育人,以达到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激发西部学子创新潜质,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的目标。沈星灿教授创新的“三性·三能·三课”人才培养模式,经《中国教育报》报道后,被人民网等国内 40 余家主流媒体转载推广;她主持和参与的教学改革多次获广西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她负责的化学专业建设也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2011年起开设的化学基础人才独秀实验班,实施“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沈星灿教授作为独秀实验班导师,指导本科生进入研究课题,致力于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在她的指导下,有多名本科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周晓红、梁小华、简菁、杨爱佳、韦方棉、梁家玮等多位学生获得全国及广西的学术竞赛的最高奖项;谭雪友、朱阳、韦方棉、周晓红等10名同学被录取到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化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继续深造。


培养学生做学问之余,她还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放假前,沈老师总会叮嘱学生们回家要多陪陪父母,多帮家人分担家务,返校后要记得打电话给父母报平安,感恩父母要从小事做起。此外,沈老师就像家人和朋友一样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到职业规划、健康状况,小到课余运动,无微不至。有一个场景令孙婉莹同学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时我不小心扭伤了腿,而刚好那次组会轮到我来讲。当我正准备拄着拐杖走上讲台时,只见沈老师连忙从座位上走过来,小心扶着我走上讲台,并为我搬了椅子,扶我安稳坐下后,她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虽然没有什么言语,但我能感受到沈老师的关心像涓涓细流一样,通过这些温暖的动作缓缓流进我的心里。”朱成元同学也分享了一个与沈星灿教授的故事。去年2月,由于新冠疫情爆发,家在湖北的朱成元开启了“禁足模式”,推迟返校期间恰似漫长无边的黑夜,充满着紧张与焦虑,本想在家学习和工作,然而电脑却罢工了,于是他不经意地在朋友圈抱怨一下。意外的是,他很快收到了沈老师亲切的问候与关心并亲自出资给他提供一台新电脑。“在漫长无边的黑夜里,沈老师为我带来了光明。” 朱成元感慨道。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言传身教,师者情怀如春风化雨温柔静默。沈星灿教授以渊博的知识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以真诚的关爱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以健全的人格感化学生……她甘愿自己化作化学夜空中的萤火,不断播撒光和热,在冷夜中划出一道温暖的求学之路。


图为沈星灿教授为大一本科生讲授《无机化学》


严以律己,不辞辛劳潜心科研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用这几句诗来形容从事科研工作的不易再合适不过。沈星灿教授从事生物材料及其生物效应研究,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生物智能纳米材料广西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她在该领域发表高水平权威SCI学术期刊80篇,被全球超过700个学术机构正面他引1800多次,个人H指数26。同时,她作为主要完成人和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沈星灿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的骨架响应近红外II区温敏水、工人仿生金属纳米类似物、肿瘤光声和荧光双比率探针等原创性工作,被科学网、Wiley材料科学、X-mol科学知识、英国皇家化学会等多家科学媒体报道推送。然而,在这些值得骄傲的成就背后,是沈星灿教授严谨执着、不辞辛劳的科研态度。


沈星灿教授常说自己在科研道路上非常幸运,因为无论是广西师范大学梁宏教授、南开大学何锡文教授,还是美国哈佛医学院的Myron Spector教授,都是她心中最好的导师,同时也要求自己向导师学习,并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未来的学术视野和职业发展得到积极的影响。沈星灿教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锻炼他们凝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她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查阅文献,跟踪研究前沿,总结文献的亮点,发现文献的不足,并鼓励学生发现可能的研究方向,使学生们少走科研弯路,尽快、正确地走上科研大道。她非常关注学生的科研进展,除了周报外,平日也会与遇到疑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及时为同学扫清研究障碍。组会是课题组最重要的学术活动之一。在她的课题组里,每个学生要在每学期完成两次组会,汇报相应的研究工作。沈星灿教授在每次组会中都认真听学生做汇报,并进行详细点评,大到研究的选题、研究的框架,小到数据的分析、图表的画法,适当给出一些建议。经过组会的锻炼,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以及科研审美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除此之外,沈星灿教授还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们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增加交流,开拓视野。在国重室学术年会的学生海报评比中,沈星灿教授课题组的学生得奖率非常高。在参会人数达两千多人的第十一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中,她其中的两位学生——2017级硕士生陈婷和2019级硕士生朱成元在快闪报告中分别获得美国化学会和中国化学会的“Best student presentation”奖。在沈星灿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其课题组在读的研究生大多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多名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有三分之一多的硕士继续攻读博士。她培养的七十多名研究生,都已经成为栋梁之才。同时,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导师,沈星灿教授还培养了广西第一批高分子化学生物材料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即三位优秀毕业生——刘婵娟博士、周波博士和张丽珍博士,他们现已在桂林几所高校任教。提及恩师,这三位博士印象最为深刻是沈老师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悉心培养以及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厚学笃行十几载,穷追不舍科研路。沈星灿教授的成就源于她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开组会时,大家都惊叹沈老师对文献如数家珍的能力、对科学前沿的及时把握,她背后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点点滴滴的科研成果离不开沈星灿教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对科研的执着追求。


沈星灿教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展研究


指引后浪,三尺讲台繁星熠熠


沈星灿教授常说:“一个优秀的人不能只停留在自身的优秀,应肩负更多的责任,带领大家一起变优秀。”基于此,她一直倾心关注着青年教师的成长,每周与青年教师交流,谈思想、工作和生活,在交流中了解青年教师成长状况,并鞭策他们不断进步。


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站稳”“站好”讲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院开展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的“结对子-传帮带”成长计划。沈星灿教授先后指导纪仕辰、陈家念、高存继、秦玉梅、阮长平等多位老师。高存继老师曾就专家进课堂的教学评测向沈星灿教授进行请教。“好的前言应该让学生感到热血沸腾”,沈星灿教授的一句话让高老师茅塞顿开。沈星灿教授每个学期还会抽出时间听青年教师讲课,并于课后进行耐心的单独指导,指出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随后给予青年教师一些建议和经验分享。在她的无私指导下,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升,如有机教研室蒋邦平老师在第六届全区高校年轻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广西理科组一等奖,并获得“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称号。在传帮带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受益匪浅,掌握了高效的教学技能,在课堂上常常会不自觉地采用沈星灿教授的授课方法。


项目的重要性对于青年教师不言而喻。沈星灿教授每年都对青年教师的项目申报给予耐心指导,指导范围包括基金选题、申报学科选择、基金项目书的撰写等方方面面,并帮助青年教师反复梳理项目书的框架,凝练科学问题,打磨项目书的内容。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有三十多位青年教师先后顺利的申请到国家基金。蒋邦平和陈家念老师曾同时获得国家地区基金和国家青年基金的资助,其中都离不开她的精心修改和帮助。去年12月,汪一亮博士入职师资博士后,也是在她的指导下,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广西唯一的一项化学类中国博士基金项目资助。此外,为了使学院拥有更好的科研氛围,沈星灿教授在学院实验场地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推动学院科研平台建设,尽可能想办法协调实验室的使用,为每一位到岗青年教师都提供科研实验室。去年,学院从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引进的广西海外百人李怀峰老师到岗,为了给他及时安排实验室,沈星灿教授进行多方协调,终能把有机和物化基础实验仓库腾出并改造成与国外相同水准的实验室,而后李怀峰老师于今年以广西师范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谈及沈星灿教授时,学院的青年教师们无不发自内心地感叹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沈星灿教授以长者关怀,倾心指导和培育更多优秀的后浪青年教师,让化学的三尺讲台星光满布、熠熠耀眼。众星接续光亮,才能照明更多学生的求学之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沈星灿教授以其温暖的师者情怀、严谨的科研态度、无私的长者关怀,言传身教,倾心育才,培养和影响了大批学生、青年教师,在数十载的粉笔春秋中绘就了灿烂的化学星空,收获了桃李满园。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