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媒体师大

正文字体:

《广西日报》:粉笔头的大梦想(图文)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广西日报记者 罗 琦 本报通讯员 王 董 日期:2015-07-10 点击:3977

                                      
                                   ——记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一年,你能在麦岭留下什么?”时至今日,他们仍记得麦岭初中校长初次见面时的那个“下马威”。
    “用好一年时间,培养好一批学生,成长为一名教师。”直到今天,他们仍践行着当初这个斩钉截铁的誓言。
    2013年,经过层层筛选,吴杰、肖宝莹、冷冰3人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中的一员,也成为广西师范大学第一批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并自称为“粉笔头”。
    2014年9月,“粉笔头”们背起行囊,乘坐汽车,来到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镇初级中学,走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中间,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活动。
    在那里,新鲜的气息在涌动,爱的教育在传承。“粉笔头”们,以黑板为支点,用渺小的体积做着伟大的事。
 


    1 “方法总比困难多”

    尽管已经有短期支教的经历,但是支教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预想的差距,还是给“粉笔头”们泼了一盆冷水。

    与预想中学生坐在破旧的教室里,用清澈和渴求知识的眼神盼望着老师到来的不同,这里的学生们有些“不安分”。

    “晚上宿舍楼大门关闭后,会有学生用绳索攀爬出校外通宵上网……部分孩子时常忤逆父母,为了逃离学校和家庭的管束经常逃学。”吴杰说,早恋、心里敏感脆弱、打群架……一下子面对学生这么多问题,自己有些措手不及。

    “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以及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学生行为偏差的影响和学生的叛逆,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调整支教规划。

    “方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处于叛逆期的学生,他们选择以“赏识性教育”作为出发点,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给予更多的关注、理解与肯定。

    同时,为了更好地融入学生,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兴趣,他们经常通过家访、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和成长背景;肖宝莹时常与学生一同聆听流行歌曲,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吴杰为生病学生垫付医药费,以朋友身份帮助学生处理各类问题……

    青年人特有的激情与梦想,势不可挡。朝夕相处,真诚以待,他们用点点滴滴的暖意和付出,取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信任,彼此结下深厚的情谊。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支教团很快适应了教学环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吴杰的政治课堂严肃而睿智,善于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并鼓励学生自愿参与其中,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冷冰则利用自己的开朗性格感染学生,制定课堂规则,注重引导性学习,力求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肖宝莹的数学课堂严谨而不失趣味,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被学生需要是幸福”

    对他们来说,站在三尺讲台,看着台下一张张稚气的脸庞,一双双懵懂的眼,能带着学生读书写字、解题算术、遨游书海,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幸福!

    “被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3人的这句话,满满地道出了支教的快乐。

    在吴杰的留言本中,这种被需要的幸福一目了然。

    “敬爱的吴老师:我知道您为了让我们的成绩提高费了很多心,所以我决定努力学习,争取把自己最好的成绩拿给你看。”“吴老师,你让不爱学习的我更爱学习了。”“你很尊重我们,与我们有关的事情总会征求我们的意见。当我们需要帮助时,你会马上出现在我们身边。”……

    肖宝莹曾担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民族地区中学生数学学习信念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并赴百色凌云高中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支教。“我从小就将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支教对我而言是一种追求和挑战,我很享受与学生在一起的感觉。”肖宝莹充满自豪地说。

    冷冰曾到柳州三江县支教,山区孩子渴望知识的热忱深深感动了她。在离开支教小学1年后再次进行“一对一”活动时,孩子们竟还能将她所教的舞蹈表演出来,令她震撼,更坚定了她支教的决心。

    “支教的艰辛与艰辛后的收获,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源泉和人生财富。”追求自我价值让支教成员们的支教之路走得更远,也更坚定。

    3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人文关怀往往比物质需求更为迫切。为此,“粉笔头”们以学校为支点,开展了一系列公益项目和活动。

    2014年,“粉笔头”支教团设计了“‘小巧匠’留守儿童手工坊”项目,设置了手工剪纸、手工编织、拼图玩具、植物种植等乐学区域和项目,并于12月赴广州参加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荣获全国银奖及团中央1万元的项目资助;支教团还为学校和山塘村希望小学建立了网上腾爱学校,为贫困山区的学生募捐书本和文具。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正是有了这一种坚守、这一种坚定、这一种刚毅,在他们即将期满返校的时候,收获颇丰。

    “从当初的想当然到现在的更加务实,思考问题也更理性全面,学会了在不同环境中提升自己。”与学生同行,他们也在逐渐成长: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吴杰懂得一分为二,理性分析;在与学生交心的过程中,冷冰学会了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肖宝莹则懂得了如何把课堂的焦点聚集在把课上好而不是把课上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诚然,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支教给有需要的孩子们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作为师大首届研究生支教团,“粉笔头”支教团在摸索中践行着“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亦在用行动诠释着他们的青春梦、中国梦。

    广西日报:粉笔头的大梦想——记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http://gxrb.gxnews.com.cn/html/2015-07/10/content_1150805.htm


    作    者:广西日报记者 罗 琦 本报通讯员 王 董
    发布单位:广西日报

广西日报

广西日报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