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媒体师大

正文字体:

《人事天地》:在幼教领域腾飞的“领航员”(图文)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本刊记者 李国君 邓卉 通讯员 张婷婷 日期:2015-07-06 点击:3436


  【编者按】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管,广西人才资源研究所主办的《人事天地》杂志在其2015年6月号推出封面人物——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得主——侯莉敏教授,并在当期“八桂英才”专栏以《在幼教领域腾飞的“领航员”》为题介绍了侯莉敏教授的先进事迹。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在幼教领域腾飞的“领航员”

 

              ——记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教授侯莉敏



  2014年的北京金秋,是侯莉敏的记忆中最闪亮的时光——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侯莉敏与另外6名广西优秀教师代表一起参加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她主持申报的《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随后,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在南宁会见了从北京载誉归来的优秀教师代表。


  “我至今仍记得,彭书记对我们说:‘为人师表、以德育人,通过言传身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给下一代。老师用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学生才能学会用仁爱之心回报社会……现在处于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学识,拓宽视野,潜心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侯莉敏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在广西幼儿教育事业的广阔天地里,她躬耕不止。



  潜心幼教课改,把广西学前教育经验推向国际


  作为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兼任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侯莉敏主要研究领域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师教育,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学前课程论》主持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与教学理论》主持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性环境研究》主持人,先后发表论文60余篇,编写著作10余部,主持和参与20多项研究课题与项目。代表作为:《儿童的生活与教育》。


  多年来,侯莉敏潜心于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之中,乐此不疲。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多民族文化对儿童的发展会产生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侯莉敏牵头组建研究团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对广西学前教育实施综合教育课程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基于调研现状的分析,挖掘和整理多民族文化的课程资源,开发出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内容,构建和创新了适合不同区域幼儿园、不同幼儿发展需要、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通过游戏和其他多种富有广西民族元素的学习活动,帮助幼儿获取与多民族文化相关联的学习经验。


  为了此项研究的深入开展,侯莉敏带领团队建立了集“开发—实验—示范”为一体的实践联动机制,即选取了多所幼儿园的教师参与课程内容的开发并在教育教学中实验,以检验课程结构及其内容对不同区域幼儿园和不同幼儿的适应程度。为了带动更多一线教师的成长,侯莉敏研究设计了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培训、课题研究方案,采取“点—线—面”的辐射方式,从市、县到乡镇,层层指导、层层带动,贯通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课程实践机制,实现了幼儿园教学研究与指导的机制创新。10年来,共有约200名骨干教师参与了课程创新的实验工作,通过课题研究等方式,辐射了100多所幼儿园的课程园本化实践,成果在广西所有地(市)的幼儿园中推广使用,惠及幼儿几十万人,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活动惠及教师上万人次。2014年,侯莉敏受邀到美国哈佛大学教育论坛演讲,成功地把广西学前教育经验推向了国际,她成为广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与幼儿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


  十几年来,侯莉敏一直参与国家和广西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2003年起用课题引领的方式带动幼儿园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课题实验研究,2011年参与了广西县域农村学前教育的机制体制改革,为广西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2014年,其作为主持人申报的《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是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首次设立的奖项。



  力求学以致用,用心铺平学生的“求知路”



  “大学教师之所以进行科研,是为了使自己始终站在学科前沿,惟此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学科研究和把握知识的能力。”这是侯莉敏的教学之道。


  从1988年开始,侯莉敏在母校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担任公共课教师,教授学校各系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但她并不满足于自身的授课效果,总想探寻新的教学方法,用心铺平学生的“求知路”。


  20世纪80年代末期,基础教育改革并未全面铺开,教师上课的形式主要为讲授模式,公共课知识传授的有效度因为课程的性质而受到影响。当时,有学生向侯莉敏反馈她教学理论性强,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不适用中小学。从那时开始,大学的科研如何与中小学老师的实践研究相对接的问题一直萦绕在侯莉敏心里,她想“突围”。


  1997年,侯莉敏到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访学,这是她从教路上的转折点。


  “当时,我对学前教育的认知不多,在南京师范大学访学时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我读了很多关于学前教育的书籍,参与了学前教育的专题研讨,彻底爱上了这个学科。”侯莉敏找到了自己的学科“突破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年访学结束,侯莉敏明白自己需要更多地“充填”学前教育知识,她选择到英国留学,并选修了与学前教育有关的课程,打牢了学科技能与研究基础。回国后,她全心投入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中,并写成《儿童的生活与教育》一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东为侯莉敏所著作序时曾这样形容她:“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是侯莉敏学术生涯以及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
一位侯莉敏所带的研究生在跟随导师搞调研之后,感慨地说:“侯老师带我们参观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幼儿园,要求我们的研究能解决社会问题,要求我们要敢于尝试、敢于出错,要接地气,脚踏实地做研究。”


  学生带出来了、专著出版了,但侯莉敏依然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成长,在繁忙的教学与研究之余,她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她说:“教学不能是照本宣科,应该对人的生命、人的创造有所裨益,学前教育关系孩子的成长、涉猎诸多学科门类,我必须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导师的刻苦向学,同样感染学子。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记述他对侯莉敏读书精神的理解:“侯老师教导我们对于知识的学习要深刻,不能只求广度而不求深度,不能为了看书而看书,每次看书之后要有所感悟。她这种注重自身学习的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



  教书育人塑心,立志做成“人师”



  司马光曾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侯莉敏正是这样一位难遇的“人师”。


  高校里莘莘学子云集,青春岁月里正确的人生指导,关乎每一个学子的未来。因此,如何做一个“经师”,如何从“经师”做到“人师”,是大学教师都曾努力的方向。


  关于“大学人师”的定义,侯莉敏这样说:“一个大学老师如果只有学术功底,无法教会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他只能是所谓的‘经师’。而要成为大学‘人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他首先是一个学者,再是一个研究者,之后才能成为一个引导者,而且要精益求精。”


  “经师”是“人师”的基础,大学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多年来,侯莉敏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风趣的上课风格以及灵活的授课形式,在学生中备受好评,在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一直名列前茅。


  但侯莉敏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名“传经布道”的老师,她立志要成为影响学生的“人师”——对于学生,她因材施教,用欣赏的眼光看他们、鼓励他们;对于知识,她严谨钻研,把原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对于获得的奖励,她平常心对待,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侯莉敏热爱学术,同样热爱生活,并把美好的生活情趣传递给学生。


  “侯老师时常让我们去家里,她做各种好吃的食物让我们品尝美妙的滋味。”


  “侯老师家的小花园种着各种花草,她会告诉我们许多关于植物的秘密。”


  “侯老师教我们餐桌礼仪、衣着礼仪,她告诉我们,研究生不仅要懂得搞科研,还要有为人处事的能力,她很关注学生做事的心智成熟度。跟侯老师在一起,我们觉得幸福、更觉得幸运” ……


  这是侯莉敏的学生的心里话,她在一点一滴中、在一日一岁中,把知识与生活粘连,让学生掌握学识、稳步人生路。


  谦逊的侯莉敏平日里为人低调,但她一直热心关注国内、国际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她一直热心引导、锻造学生的心智,矢志做一个“人师”。


  从选择、到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给了侯莉敏奋斗的无穷动力,现在,她要把这份对事业的热爱传承学生。侯莉敏说:“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有责任做好这件事。”
 


    作    者:本刊记者 李国君 邓卉 通讯员 张婷婷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人事天地》年6月号封面人物:我校教授侯莉敏

《人事天地》年6月号封面人物:我校教授侯莉敏

,

,

,

报道截图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