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正文字体:

迎评专题:科研之光耀杏坛——文学院科研促进本科教学成效显著(图文)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08-03-19 点击:16452

  “我每次上‘文化人类学’时都把一些田野调查中的资料展示给学生看,比如柳州山歌、侗族婚俗这样的照片、录像资料等,学生反映非常好。”文学院的覃德清教授说:“我们民族民间文学教研室老师们的研究都与广西各民族密切相关,老师们都很注意将自身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比如海力波老师有个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人类学视野下的壮族认同及其文化表征——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族群的个案研究》,他在上‘南方民族文化’这门课时就把自己的研究充分融入了进去,效果很好。”覃老师也把自己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文化保护与社会发展——壮族民歌文化习俗传承与延续的调查和研究》融入到课堂中,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

  中国当代文学日新月异,教材一般都会滞后,所以中国当代文学课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很高,教师们的科研始终都在为教学服务。黄伟林老师的专著《中国当代小说群论》,是国家统战部的“中华英才基金项目”,该书作为课程参考书,对黄老师上“中国当代小说研究”、“中国当代文学”课程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黄老师的几个科研项目也都服务并促进了他所讲授的课程。另外,黄老师长期以来关于广西文学的研究,作为地域文学的内容,也已经有机地进入了中国当代文学课程,而且写进了黄老师参加编写的文学史。

  张利群教授在科研促进教学方面硕果累累,张老师共出版专著6部,主编教材10部,发表论文200多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广西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他项目10多项。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西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在科研工作的支撑下,张老师的课深受学生欢迎,张老师也被评为 “广西优秀专家”,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古代文学教研室结合“国学经典进课堂”的研究,在本科生中开设“国学经典”课,凸显了文学院的特色,提高了本科生的国学修养。陈小燕博士结合有关广西方言和濒危方言抢救的课题,对“汉语方言学”课程进行了改革,以学生母语为依据进行编班,将学习与实地研究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起来更加容易,更有趣味,也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单晓溪博士的“文学概论”课关注传媒与文学的关系,将前沿的文学现象以及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渗透到课堂上,使本科课堂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

  鼓励教师以科研促教学是文学院的传统,文学院的老师们都积极主动地将自身的科学研究渗透到教学中去,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学院科研成果总量、获奖数量名列广西高校文科院系前茅,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堪称广西高校中获得荣誉最多的专业——全国高校特色专业、首批自治区级优质专业、精品专业。

  科研融入课堂不仅使本科课堂更充实,而且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这在学生的作业及论文写作能力上都能反映出来。覃德清教授指导学生写作的“创新杯”论文《龙滩电站建设与周边族群社会文化变迁的调查报告》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广西“挑战杯”一等奖。阙真教授指导的《桂林永福彩调现状、保护开发及其文化价值的调查报告》获广西“挑战杯”一等奖。在广西师大的“创新杯”活动中,文学院的报名参与人数与完成作品情况均位列全校之首,连续几年获得校团体总分第一名及组织奖。(文学院 供稿)


    作    者:
    发布单位:

文学院博导合影。

文学院博导合影。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之一。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之一。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之二。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之二。

,

《东方丛刊》                    </div></div>
                                <!--新闻内容结束-->

                                <div class=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