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广西云】关注报道我校研发AI测评系统 以数字技术赋能师范生培养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11-05浏览:10

近日,《广西日报》【广西云】关注报道我校陆声链教授团队研发的“师范生教学技能AI测评系统”,成功破解了传统师范生训练中评价流于表面的困境。该系统通过教室摄像头与麦克风,集成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AI技术,能对试讲进行全方位“CT式”扫描,精准诊断出语速、语调、教学内容与目标契合度等人工难以量化的问题,并提供具体改进建议。自推广以来,系统已完成校内近2000次测评,其评价结果与专家评分高度一致,公信力获验证。该技术已辐射至基础教育一线,助力中学教师在教学竞赛中获奖,并入选“广西信息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为教师培养提供了科学化的科技支撑。

 

现将报道转载分享。

 

 

AI当“导师”,广西师大用技术破解师范生教学评价困境


“你的课件做得挺好看的。”


“普通话挺标准的。”


“板书很工整。”


这些话,广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石书琴同学在过去几年的“微格教学”训练中听得太多了。她和同学们常常陷入一种“互评困境”:大家互为“学生”和“老师”,碍于情面和专业局限,评价往往流于表面,无法触及教学的核心。


“我们都知道对方尽力了,但那种‘隔靴搔痒’的评价,对教学技能提升的帮助非常有限。”石书琴回忆道。

 

师范生教学能力测评数据分析。广西师范大学供图


 

然而,最近一次实训考核后,她的指导老师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你这次课的教学目标落地性,比之前强太多了!”这一蜕变,源于一位“AI导师”的介入——由该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育区块链与智能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陆声链教授团队研发的“师范生教学技能AI测评系统”


从“模糊感觉”到“精准诊断”,AI让教学行为显性化

传统的师范生技能训练,高度依赖指导教师的人工观察与评价。一位教师坦言:“一位导师往往要指导数十名甚至上百名师范生,很难对每个人的每次试讲进行全过程、多角度的细致观察。评价标准也因教师经验而异,主观性强,难以保证公平和科学性。”


师范生教学技能AI测评系统的研发正是为了破解这一困境。系统通过教室内的摄像头、麦克风记录的讲课录像,结合师范生上传的教案等文本资料,全方位采集课堂教学数据。随后,集成目标检测、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AI技术,对试讲过程进行一场“CT式”的扫描。


“它不像人类会疲劳,也不会受主观偏好影响。它的‘眼睛’能捕捉到授课者自己都未察觉的细节。”项目核心成员解释道。例如,系统能精确分析教师的眼神聚焦点,判断其是否与学生有眼神交流;能通过语音分析,指出语速过快、语调平淡、口头禅过多等问题;甚至能深入教学内容,评判其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等教学目标的贴合度。


石书琴对此感受极深:“上次我讲‘多媒体教学设计’,自我感觉良好。但系统在测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软件操作,偏离了‘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的核心目标,建议我将‘讲授’改为‘学生边学边练’。这种一针见血的诊断,是过去从未有过的。”


从“千人一面”到“因材施教”,大模型提供个性化成长方案

测评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改进。该系统的一大突破在于,它并非冷冰冰的“打分器”,而是一位智慧的“教练”。基于结合海量学科知识微调的大模型,系统能为每位试讲者生成量身定制的教学技能提升建议和训练方案。


外国语学院的严舒然同学分享了他的体验:“作为英语师范生,课堂用语的规范性和语调的节奏感至关重要。系统会从普通话、口头表达、语速、语调四个维度给我打分。有一次它指出我在‘阅读课’上语速偏快,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并建议我在问答环节通过提高语调来增强互动感和鼓励性。这些建议非常具体、可行。”


 

师范生教学技能AI测评报告。广西师范大学供图

此外,系统通过雷达图将用户的历次试讲表现可视化,形成清晰的“成长轨迹”。“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在‘教学内容’、‘课堂氛围’等维度的进步曲线,也能迅速定位当前的薄弱环节,实现精准发力。”陆声链教授介绍。


从“校内试验”到“社会认可”,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系统的公信力与有效性如何?学校教务处组织了来自4个不同学科的专家,与AI系统对多组学生讲课视频进行“背对背”独立评分。验证结果显示,AI测评与专家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证明了其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自2024年12月在校内推广试用以来,该系统已服务1000余名师范生,完成近2000次测评,成为师范生培养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数字基座”


它的影响力更辐射至校外。在贵港市荷城第三初级中学,该系统已投入试用,并助力该校2名教师在2025年贵港市中小学教师教学竞赛中斩获全市决赛第一名、市直学校比赛语文组第一名的佳绩。一位获奖教师表示:“AI系统像一面‘客观之镜’,让我跳出自我视角,发现了许多教学习惯中的盲区,对精进教学技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该系统已入选“广西信息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专家评价认为,该系统通过数智赋能,正在深刻改变师范生的训练方式与评价机制,推动教师培养从依赖模糊经验,转向基于证据的精细化、科学化标准,为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8563152952675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