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广西云】关注报道我校“学霸宿舍”全员升博 展现育人体系扎实成效

时间:2025-11-05浏览:10

近日,《广西日报》【广西云】关注报道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育才校区一宿舍四名硕士生全员升博,分别被国防科技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等高校录取,成为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生动缩影。他们的成功得益于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构建的全链条育人体系:宿舍内时常进行的“学术沙龙”营造了浓厚的研讨氛围;学院打造的“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为学生搭建了持续深造的立交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多个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科研平台;由国家级领军人才等组成的雄厚师资则给予了他们全方位的悉心指导。这一案例集中体现了我校计算机学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的扎实探索与显著成效。

 

现将报道转载分享。

 

广西师范大学|从计算机学院“学霸宿舍”全员升博看其背后的育人探索


在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育才校区研究生12栋106宿舍成为一个亮眼的存在——四名硕士毕业生胡钧博、李毅、李成玉、陈宇涵全员成功升博,分别被国防科技大学、南澳大利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录取。他们不仅书写了个人成长的精彩篇章,也成为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生动注脚。

“党旗领航 启学新程”研究生学术分享会。广西师范大学供图

这间“学霸宿舍”常常化身为一个小小的“学术沙龙”。从算法优化到方法创新,从技术验证到学术发表,思维的碰撞成为宿舍的日常。“我今天做实验发现一个问题,你们帮我看看。”这样的讨论时常响起。四位同学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协作中共同成长。


胡钧博回忆道:“我们经常在宿舍分享实验心得,一起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组队向校外专家学者请教。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学院精心打造的研究生学术论坛、创新能力培养论坛、“领航·我与教授的下午茶时光”等活动,为学生拓展学术视野搭建了重要平台。“聆听师兄师姐的科研经历,让我深受启发。”胡钧博补充道,“党旗领航 启学新程”研究生学术分享会、“领航·杰出院友面对面”等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了朋辈引领的示范作用。


学院四十余年办学积淀为学子成长提供了丰厚土壤。作为广西唯一拥有软件工程“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学院,这里为学生架起了持续深造的“立交桥”。陈宇涵表示:“从入学起,我们就清楚自己有机会在学院一直读到博士阶段,这让我们对深造充满信心。”这培养体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论坛。广西师范大学供图

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学生淬炼本领的“练兵场”。教育区块链与智能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多源信息挖掘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开展前沿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李成玉在多个科研项目中深度参与,他将实验室视为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场所:“在实验室的锻炼让我有机会将算法运用到实际中,显著提升了实践能力。”此外,学院建设的多个校内创新基地和3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构筑起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培养沃土。


高水平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强引擎”。学院凝聚了一支由国家级领军人才、双聘院士领衔的师资队伍,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3%。“数据科学与智能软件”自治区级教师团队、“八桂学者”创新团队等汇聚成强大的科研攻坚力量。李毅感概:“导师不仅在科研上给予我们悉心指导,更在人生选择上提供许多宝贵建议。”四位同学一致认为,导师们从研究方向把握、学术前沿洞察到研究方法训练的全方位指导,是他们成功升博的重要支撑。


从四位学子的共同成长,到学院近20%的升博率,这些成果背后是学院全链条育人体系的坚实支撑。随着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和多个校外研究生创新基地的揭牌,学院正以更加创新的姿态培养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计算机专门人才与拔尖创新者。

报道链接: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8563115731496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