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涯中,拿下2024年校长奖学金的陈硕文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实践的热情,在翻译的海洋中扬帆远航,颂扬文化之美。
连续三年综测第一、发表四篇学术期刊论文、主持参与国家级、区级大创、挑战杯共四项、获得自治区级荣誉奖项共10余项……荣获我校2024年校长奖学金,她是外国语学院2020级翻译专业本科生陈硕文。
学以致“信”,逐梦译海心不息
“我喜欢研究文字,在语言的转换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怀揣着热爱,陈硕文走上了翻译的道路。
翻译路上,陈硕文重视每日的积累和学习,“我会阶段性地制定小目标,并保证每一天的学习都有收获。”她每日听六分钟的英国新闻、与外教进行口语训练、坚持阅读英文外刊文章、撰写全英文的文章、每天50个单词的输入量……长年累月的坚持成为她成功的基石。
在各类专业比赛上,陈硕文锐意进取,屡创佳绩。2020年,她在“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获区赛三等奖;2022年,她再战“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终获区赛二等奖。两年600多天的时间里,她始终保持写作的习惯,不断精进文章结构、精确语法使用,细细打磨,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让时间见证成长。
“两种语言的转化、多元文化的碰撞,我们希望通过研究红色文化题材影视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22年,她以独著身份发表《Subtitle Translation ofRed Fil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rpose Theory- a Case Study on The Battle at LakeChangjin》(从目的论视角看红色电影字幕翻译——以《长津湖》为例);2023年,她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影视剧〈觉醒年代〉字幕汉译英的译者主体性》。“目前对于抗美援朝时期和‘五四运动’时期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两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她表示。
陈硕文及其团队成员研究《觉醒年代》影视剧,从43集中摘出精彩片段,定下四幕进行翻译。另外,他们还面临着翻译上的难题:因为原语本身具备文化特色,在两种语言的转换中,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就丧失了词语本身的文化内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她请教专业老师,查阅当时的资料,不断寻找合适的表达。在翻译中,她坚持高质量字幕翻译,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打破不同地区的文化壁垒、平衡原语文化特色和目的语文化语境的问题引发了她的深思,也影响了她对未来道路的选择。在保送西南大学后,她将对英美文学方向展开研究。
语言学习的道路并不平坦,所幸一路热爱相伴。“我坚信翻译是有温度、有感情的。作为一名翻译的学习者,我认为通过对文本不断研究和思考,可以挖掘出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行以致“达”,知行合一志不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学习知识,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为积极的行动,向社会展示师大青年的风采。”作为广西师范大学《共产党宣言》青年研习社“月牙社会实践队”的成员,她跟随团队前往湖南长沙进行党史学习宣讲教育调研活动。“我们前往毛泽东故居进行了党史溯源活动,拍摄视频,向大众讲解党史。”她回忆道,“当时天气很热,我们穿着统一的宣讲服装,扛着沉重的器械,围观群众很多,里三层外三层,更闷热,也更紧张。”通过反复尝试,团队成功录制“红色微课”,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三下乡”重点团队表彰。
她还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团队开展社会实践。大一时,她初次尝试组队,调研广西北海山梓村的“新农村”建设,这次调研让她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她的下一次社会实践奠定了基础。大二时,她组织团队参加了第二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业大赛,前往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做柑橘产业的调研。她不再局限于实地调查,还为当地柑橘产业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希望能帮助当地产业走出困境,助力乡村振兴。
“柑橘产业园区在德保县下的村子里,我们只能自驾前往,开了很久才到。”谈及对于产业园的第一印象,陈硕文用“偏僻”形容。路途遥远,运输困难,给柑橘的销售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加上产业园的日常维护费用、员工费用等,德保县柑橘产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陈硕文与团队成员频繁往返于居住地与产业园间,希望找出破局之路。深入调查之后,团队发现德保县的柑橘在国内知名度低,打不开销路,加上本地市场小,造成了柑橘的滞销。为了推动这一“痛点”的解决,他们决定引入跨境电商概念,参考新农村、新农民的模式,通过抖音直播带货、网络红人引流的方式提高柑橘知名度。他们还将调研的过程做成vlog发布,获得第二届广西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最美短视频奖。
大学期间,她还积极投身于各种志愿活动,曾担任广西师范大学石桥计划志愿者,广西北海市“8.14”疫情社区志愿者、第十九届跨文化研究年会志愿者等。目前,她的志愿时长已超200小时,志愿服务覆盖教育、抗疫、文化传播等领域。
颂以致“雅”,创新传韵行未止
受校内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影响,陈硕文不断挖掘自身创新创业潜能,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3项,荣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高教主赛道金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等2项。
谈及国家级大创项目“五四精神融入英语戏剧高中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研究”的契机,陈硕文道:“恰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我们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顺应时代主旋律。”如何将五四精神与英语相结合?团队选择融入戏剧元素,营造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视、听、说能力。
时钟回拨到2022年暑假,她作为外国语学院“五四剧本我来传”团队的一员,去到桂林、南宁等多地进行宣讲。团队通过宣传主题视频以及现场配音、演绎的方式,将五四精神融入英语戏剧高中校本课程中,利用英语戏剧演绎红色文化达到育人效果。根据实地调查,团队深入了解中学生思政教育与外语能力现状,并收获了师生的充分肯定。“我们很开心,大家都很乐于去接纳新的东西。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思政教育和外语学习都能变得更有趣、更生动。”从课题到大创到推动教育实践,陈硕文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反哺社会,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中迸射新光芒。借此,她顺利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布了论文《五四精神融入英语戏剧高中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研究》,与团队共同研发出相关教具与英语样本书。
助力乡村振兴,陈硕文与她的团队走在一线。乡村振兴背景下跨境电商助力非遗竹编推广与运营的创新路径研究——以钦州灵山竹编为例,国家级大创项目团队中,陈硕文主要负责搭建框架、计划书撰写。海内外综合调查过程中,她遇上了困难:“跨境电商是一种新概念,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成功‘出海’的文化产品很少。因此,关于竹编此类非遗文化产品在海内外情况的资料很少,没有前期的语料库,我很难完成文字的撰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她将目光转向专业书籍,希望从书籍中找到答案。“我们从目录入手,一点点查找相关资料。”她回忆道。最终,在不懈努力下,她终于完成了海内外的初步调查。
她将地方特色与跨境电商的互联网产业相融合,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更有效对外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她呼吁大家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非遗文化现状,尽己所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文化自信战略添砖加瓦。
“译事三难:信、达、雅。”作为翻译系学子,陈硕文的大学生活亦可用这三个字归纳,她以“信”求真,以“达”传意,以“雅”致美,从中国到世界,她搭建文化的桥梁,让文字的力量永绽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