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以《民族文化彰底蕴 以杉之名促振兴——广西学子三下乡》为题,关注报道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独秀云峰”杉木调研团队前往广西柳州市开展以“民族文化彰底蕴,以杉之名促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文章从“深入杉木种植、加工一线,探寻行业发展前沿”、“感悟民族文化,汲取创作源泉”、“探寻行业密码,助力乡村振兴”三个方面介绍了杉木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通过杉木文化赋能,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对杉木产业目前所面临的发展瓶颈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
现将报道原文分享如下:
为扎实推进“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用好广西当地杉木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近期,广西师范大学“独秀云峰”杉木调研团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开展了以“民族文化彰底蕴,以杉之名促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杉木种植、加工一线,探寻行业发展前沿
为掌握乡村杉木产业发展的一手资料,团队首先前往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双龙沟原始森林景区附近村庄与粤桂协作康田产业园就杉木产品加工展开实地调研。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与种植户和建筑工人进行交流。在广西融水晨阳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的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了解了杉木原料目前的售卖价格与余料的处理情况,并与公司内脱贫帮扶对象进行交流,对其具体情况展开采访调查。掌握了关于杉木资源利用情况的一手资料。
图为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杉木
图为成员参观加工厂内部
感悟民族文化,汲取创作源泉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要释放文化“+力量”。次日团队前往融水苗族自治县梦呜苗寨景区。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参观梦呜苗寨的非遗项目和民族文化景点,游览苗族风情街上的传统工艺展示馆以及苗族民居,团队成员对苗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进一步激发了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思考与关注。
图为团队成员向工作人员询问景区发展状况
图为苗寨非遗街展示的苗族非遗产品
在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又前往三江侗族自治县进行考察。到达目的地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清花绣房、侗画体验馆、三江民族博物馆、程阳八寨、三江鼓楼等特色地区。队员们与侗绣非遗传承人积极交流,向其询问、学习侗绣的基本纹样和绣制技法,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图为成员向侗绣非遗传承人学习侗绣知识
探寻行业密码 助力乡村振兴
最后一天下午,团队来到三江县侗画文化体验馆,体验馆通过“公司+基地+作者”的运作模式进行产业发展。队员们与自治区级侗画非遗传承人吴凡宇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访谈。让团队成员们得知目前文化产业和文创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前景、困境、回报周期以及制作文创产品所具备的基本要素,从中探寻文创行业的发展密码。
图为团队成员对侗画非遗传承人进行采访
在本次“民族文化彰底蕴,以杉之名促振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独秀云峰”杉木调研团队深入杉木种植、加工产业一线,了解到了杉木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通过杉木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并对杉木产业目前所面临的发展瓶颈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团队成员愿利用所学知识为基层建设注入青春活力,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以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通讯员:刘忠禹、杨曼、吴子卓)
报道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7529569/rmh37529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