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刊发校党委副书记旷永青理论文章《以科学的质量观深化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时间:2022-07-07浏览:480

7月7日,广西日报2022年7月7日009版刊发我校党委副书记旷永青理论文章《以科学的质量观深化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文章从树立以生为本的质量观、树立德育为魂的质量观、树立服务为向的质量观、树立五育为纲的质量观、树立协同为要的质量观五个方面阐述如何推动构建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现将文章转载分享。

以科学的质量观深化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旷永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的目标要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对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而科学的质量观是对高校育人工作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的价值判断,是构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长效机制的重要参考。因此,高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立以生为本、德育为魂、服务为向、五育为纲、协同为要的质量观,推动构建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树立以生为本的质量观。以生为本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根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讲是做人的工作,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于育人。以生为本的质量观,要求高校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把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作为“三全育人”工作的根本原则,把能否满足学生对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尺。树立以生为本的质量观,要求更加重视人文关怀,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和心理期待,用心用情用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主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关注学生学科背景、家庭背景、认知背景的差异性,兼顾思想政治工作的公平合理原则,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供给侧改革,高质量、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每位学生都能收获教育的成果、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树立德育为魂的质量观。育人的根本在于以德铸魂。立德树人,德始终是第一位的,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和鲜明底色。树立德育为魂的质量观,首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理直气壮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牢牢守住德育底线,持续擦亮育人底色。其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次,要深化“四史”教育,特别是要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从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把学生培养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树立服务为向的质量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的初心使命,这就决定了高校的育人工作必须围绕党和国家需要,坚持以服务各方发展为导向。首先要服务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始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教育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建功立业。其次要服务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始终是高校的第一要务,也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把“三全育人”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并将其贯通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推动形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再次要服务师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践中,一方面要确保教育者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彰显,另一方面也要让受教育者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获得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形成育人与育己的良性循环。


树立五育为纲的质量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为纲的质量观强调的既是育人的全面性,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鲜明特征和重大使命,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高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从实践路径上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提供了遵循。树立五育为纲的质量观,要求构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坚决破除育人主体、层级、学科之间的壁垒,打通中梗阻,全面协调地发挥各育人资源的作用。要求准确、完整地把握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育人工作的侧重点和整体性,努力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下功夫,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树立协同为要的质量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核心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而这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坚持全员育人,推进协同育人。协同为要的质量观强调的是育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其重点在于解决“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问题,需要从纵横两个方向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从纵向上说,要着力构建完善“党委领导、党政共管、部门统筹、院系推进、师生共育、社会参与”的多层次协同工作机制,既要压实责任链条,又要完善考评体系,以责任推动落实、以考评跟踪问效,着力构建各方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从横向上说,要统筹理论武装体系、学科教学体系、日常教育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安全稳定体系、队伍建设体系、评估督导体系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七大体系”的育人资源,推动各育人主体协同发力,着力构建基于“三全育人”科学理念下的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并以此推动完成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


总而言之,以生为本、德育为魂、服务为向、五育为纲、协同为要的质量观,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只有以科学的质量观深化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为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报道链接:

https://ssw.gxrb.com.cn/json/interface/epaper/api.php?name=gxrb&date=2022-07-07&code=009&xuha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