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新华网以《广西师范大学聚焦“一个平台、两大体系、三个标杆、四类活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题关注报道我校课程思政建设。文章从“‘一个平台’贯穿课程思政工作”“‘两大体系’激发课程育人动力”“‘三个标杆’打造课程育人典型”“‘四类活动’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四个方面出发,生动讲述了我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立德树人大格局的经验做法。
现将报道转载分享。
广西师范大学:聚焦“一个平台、两大体系、三个标杆、四类活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广西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一个平台、构建两大体系、打造三个标杆、开展四类活动,构建覆盖全校的立德树人大格局。
“一个平台”贯穿课程思政工作。广西师范大学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重视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撑,系统谋划发展,优化组织结构,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课程思政研究示范中心和通识教育中心。打造了广西师范大学课程思政云平台,集“教研训赛评享”六位一体,贯穿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培训、比赛、交流、学习及示范共享等工作。
“两大体系”激发课程育人动力。学校构建课程育人评价体系。开展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修订工作,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课程思政全覆盖。构建学院课程育人考核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院和教师绩效考核。学校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
“三个标杆”打造课程育人典型。学校树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标杆。立项231门校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20门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了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51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5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树立课程教学研究成果标杆。学校取得一系列课程思政研究成果,包括“课程育人卷”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理论与实践》(十卷本)入选2020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并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女大学生素养课程》入选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树立思政课程建设标杆。在思政课程建设上,获教育部“联学联讲联研”活动示范“金课”3门。录制“百年辉煌——百堂微党课”,开展“党史百讲”宣讲活动和党史专题“形势与政策”课等党史教育和课程建设活动。
“四类活动”提升教师课程育人能力。校院联动培训,提升育人能力。选派42名思政专家到21个学院(部)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开展名师讲座、沙龙座谈、专题研讨、工作坊、教学比赛、金课共建等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线上线下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培训人数达到1200余人。校外互动研讨,深化交流合作。联合主办“第十六届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会”,承办由广西教育厅指导,广西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办的“广西高校‘学史力行+’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交流会”。举办讲课大赛,培育教学名师。学校每年举办全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讲课大赛,培育了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开展通识讲座,营造育人氛围。为发挥通识教育讲座的育人作用,每年为全校大学生举办100场左右的线上线下通识教育讲座。
报道链接:
http://education.news.cn/20220421/652b958813f14741bb7d68bf527a611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