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1日,人民网-广西频道以《广西师范大学:“精耕细作“推动高质量开局》为题关注报道我校坚持“精耕细作“的工作成效。文章从”向高效要执行力,实现提质增效““向基层要凝聚力,共建幸福美好”“向创新要驱动力,着力精耕细作”三个方面展现我校高质量开启新征程的信心与决心。
文章表示,我校坚持创新驱动,着力精耕细作,奋力谱写幸福美好师大建设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校建校90周年,用“精耕细作”一笔一划地书写广西师范大学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现将报道转载分享。
“坚持创新驱动,着力精耕细作,奋力谱写幸福美好师大建设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校建校90周年”,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一场由“量变”到“质变”的美丽“蝶变”正在广西师范大学校园内进行着。
向高效要执行力,实现提质增效
3月25日,广西师范大学依法治校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及各二级单位纪委书记、党总支纪委委员共同参加一个“三会套开”的会议,往常需要数个小时的会议浓缩至1个小时。整场会议干货满满,参会人员聚精会神,凝心聚力履行着各自职责,汇报着工作成效,为广西师范大学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类似这样的会议,这个学期已经召开好几次,较于往年缩短了三分之二的会议时间。
除了会议时长“大瘦身”,参会人员也发现“领导讲话短了、会议材料薄了、空话套话少了”,学校党委明确:已经发文部署的原则上不再开会部署;坚持每周一“无会日”制度;以周为单位全面把握统筹协调会议安排,提倡集中、合并、套开会议;可用文件、电话或视频形式布置的工作、解决的问题,不专门召开会议;论证不透彻、方案不完善、沟通不充分、准备不到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会不开。
“减少数量”是为了“提升质量”,这些高质高效的新转变,折射着广西师范大学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努力,也映照出广西师范大学担当务实,高质量开启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
向基层要凝聚力,共建幸福美好
开学第一周,广西师范大学领导率队专程到王城校区调研,现场谋划、深入研究解决王城校区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开学至今,广西师范大学每位校领导继续聚焦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基层调研三十余次,带问题直插现场,用脚步丈量民生,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学期伊始,返校的师生们发现学校“又换新装”,多个教学楼外立面改造完成,校园绿化美化范围增加;校党委书记、校长主动带队“访企拓岗”,就业创业渠道高效打通;本科教育及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稳步推进,评建工作落实落细……一次次深入“下沉”基层调研,凝聚更强大的力量,推动幸福美好师大“拔节成长”。
“着力建设‘校园安全稳定、校风文明进步、环境绿色优美、师生爱校荣校、老师舒心乐教、学生尊师崇学’的幸福美好师大。”今年年初的全委会正式吹响了建设幸福美好师大的号角。为基层减负、向基层靠近,聚焦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成为走进基层、建设幸福美好师大最实实在在的行动。
向创新要驱动力,着力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2022年广西师范大学的“关键词”。无论是学校会议部署,还是基层实际行动,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都是历年来最多,反映了广西师范大学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精耕细作”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校各学院(部)、各单位纷纷用行动书写“发展文章”。学院的党政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等陆续召开,深入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紧锣密鼓谋划部署春季学期工作。
着力精耕细作,离不开创新驱动。开学初期,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了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广西师范大学申报的“小学教育专业虚拟教研室”成功入选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该项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依托小学教育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开展工作,探索建设新型基层教学组织。
探索创新,不只在教研室。广西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在广西师范大学揭牌,广西师范大学获得《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20-2021)》蓝皮书编写单位优秀组织奖,2个党支部入选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项目入选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创新驱动成果频现,创新赋能高水平建设举措也在同步推进,依次铺开。
今年是广西师范大学建校90周年,这种“精耕细作”正一笔一划地书写着广西师范大学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报道链接:
http://gx.people.com.cn/n2/2022/0411/c390645-3521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