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我校《湘江战役研究》团队一行赴资源县社岭村调研考察

时间:2021-07-01浏览:591

    我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唐凌、李天雪教授带领《湘江战役研究》团队一行8人,于6月18日前往实地开展调查研究。


    中央红军1934年12月突破国民党设在湘江的第四道封锁线后,其中部分队伍经过资源县境内,历时8天,行程120多公里,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文物、文献和遗址,以及生动感人的事迹。这段历史,是湘江战役的重要部分,也是红军长征史不可缺失的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段历史被湮没在深山老林之中,未被人们所了解。


    我校派出的驻村书记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振兴振兴乡村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积极邀请唐凌教授为首的《湘江战役研究》团队到现场考察,并不顾天气溽热、山高路远,亲自陪同研究团队入深山、下田峒,穿密林,沿着当年红军主力过资源县的白竹洞——双坪——白竹镇——千家寺,以及社岭村——蟆岭村——阳鸟江——老山界两条路线步行,挖掘第一手资料,探寻重要的遗址,采访了当年救助了红军的村民后人梁基保,对当年红军的长征路线进行严密的考证,努力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


    

    研究团队在调查的基础上,与社岭村的干部和资源县文化旅游部门的干部进行座谈。唐凌教授指出:湘江战役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转折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西期间,反复强调要在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将革命老区建设好。《湘江战役研究》研究团队将与我校驻村干部一道,深入挖掘湘江战役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即将开始的长征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次调查是我校驻村干部搭建的高校科研团队和定点扶贫地之间资源互惠平台。红色老区依托高校的力量,促进乡村振兴。而高校的科研团队,则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己任,创新研究观念和研究方式,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文/蓝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