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学人】宾石玉:科技精准扶贫 致富一方农民

时间:2020-04-22浏览:223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想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和科研成果服务于农村养殖产业的发展上,把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授给农民,帮助贫困农民增收致富”。这是九三学社社员宾石玉教授坚守科技扶贫的初心,也是他心底里最真实的想法。


宾石玉,九三学社社员,博士,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至今已有35年。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主持省、市厅级项目11 项,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 项,发表论文30 多篇,授权发明专利 5 件,制定地方标准 3 项,参加编写大学教材《动物营养与饲料学》1 部。2014 年他被选派为龙胜县科技特派员,2016年被选派为龙胜县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因一份热爱农民的情怀和九三人的初心与使命担当,至今已在科技扶贫岗位上坚持了5 年。他除了在大学里教书育人硕果累累,还把文章写在脱贫攻坚的土地上、写在农民的养殖基地上、写在脱贫致富农民的家禽养殖产业中。


宾石玉在勒黄村岩寨屯梁光斌的养鸡基地现场指导


宾石玉为充分掌握贫困地区农民家禽养殖的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更好的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他不畏艰难险阻,利用宝贵的双休日,克服山区交通状况落后,经常有泥石流阻塞等诸多困难,多次前往最偏僻最贫困的山村调研。龙胜各族自治县是桂林市唯一的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革命老区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县。全县总人口17.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1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7%。全县总面积25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87%,森林覆盖率77%,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林地资源非常丰富。宾教授了解到,龙胜人民有一种传统的放养鸡品种叫做凤鸡,凤鸡是原产于瑶族地区的一种“瑶山鸡”,这种鸡适应性强,抗病抗寒力强,耐粗饲,特别适合在山区农村生态环境好的林地、果园放养,而且鸡肉口感细嫩香醇,营养丰富,相比一般的饲料喂养鸡有诸多优点。2009年8月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为国家级地方品种,2011年9月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龙胜凤鸡的肉质细嫩香醇、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当地政府也把凤鸡养殖列为“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的特色养殖业,大力鼓励发展凤鸡养殖,凤鸡养殖成为龙胜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和主要途径。这恰恰是宾教授专业所长,也是宾教授团队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确定的精准扶贫重点突破口。


在贫困村科技服务的3年里,宾石玉取得了当地政府和广西师范大学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宾石玉社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制定了围绕“创建一个基地、推广几项技术、致富一方农民”的目标,致力于解决龙胜凤鸡林下高效生态养殖的关键技术问题,依靠科技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高凤鸡的市场竞争力。


宾石玉在龙胜县宏胜禽业有限责任公司指导凤鸡养殖技术


宾教授多次走访当地养鸡户,和他们交流,对传统的凤鸡品种进行观察分析,发现传统凤鸡林下养殖的鸡虽然口感佳营养丰富,但是一种球虫病易多发,且一般的方法防治效果不明显,所以出栏成活率较低,对养鸡户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宾石玉教授利用自己的学科专业技术,专门针对多种抗球虫病药物进行了试验筛选,最终发现三字球虫粉的防治效果较好,该成果被推广应用后效果显著,明显降低了鸡球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出栏成活率达到了92%以上。这项研究成果大大减少了养鸡户的损失,实实在在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养鸡户因此对宾教授非常感激。为了提高扶贫效率,推广更科学的养殖技术,宾教授还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有些农户思想比较保守,这样的模式可为农民提供样板,使农户“看有样子、学有例子、做有尺子”,农户看到了实际效果,使得他们有信心,想干、敢干、愿干。几年来,通过这种合作模式,龙胜山村凤鸡专业合作社每年向养殖户提供商品鸡苗300万羽以上。宾教授指导合作社发展凤鸡养殖户65户,建立山地放养面积2000多亩,栏舍建筑面积35000M2,青饲料种植面积200多亩,为合作社养殖凤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他还指导贫困村马堤村桐木组建立凤鸡生态养殖示范基地3个,示范养殖3.2万羽,辐射带动凤鸡养殖28.5万羽。为了使更多农户掌握养殖技术,宾教授多次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养殖人员206人次,发放养殖技术资料206份,特别是在凤鸡饲养管理关键时期,不畏辛劳,亲自走村串户,进农家门,吃农家饭,深入养鸡场,一家一户传授农民养殖技术。经过努力,广大农户的养鸡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发挥了造血式扶贫的作用,凤鸡养殖效益明显提高,养鸡农户收入增加,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龙胜县的脱贫攻坚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宾石玉在龙胜山村凤鸡专业合作社指导凤鸡养殖技术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桂林本地市场销售有限,养殖业碰到了一个新的瓶颈。为此,宾教授又尽力想办法帮助养殖户开展电子商务,帮助他们进行网络销售,如今,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将产品销往广西、广东、香港、湖南、四川、江西等地,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给养殖公司和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为当地政府推广养殖业品牌化规模化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宾石玉在勒黄村凤鸡养殖示范基地现场培训凤鸡生态养殖技术


在扶贫的道路上,宾石玉特派员也遇到诸多困难。作为高校的教授,平时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已经很繁重,但他怀着对龙胜山区人民最挂怀的感情和九三人科技报国的初心,主动克服困难,尽力协调好学校工作和扶贫责任的关系,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和节假日往返于桂林和龙胜之间,不仅如此,他还利用宝贵的扶贫实践机会反哺专业研究,获得了科研和扶贫的双丰收。因为不辞辛劳的付出与显著的扶贫成绩,宾教授前后3次获得九三学社广西区委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连续4年获得广西贫困县科技特派员绩效考核优秀,入选八桂科技扶贫之星。面对取得成绩,宾石玉教授谦虚地表示今后要继续不忘初心,为科技精准扶贫,致富一方农民,做更多实实在在的事,为实现中共中央提出的到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贡献九三科技人的光和热。


宾石玉向马堤村养鸡农户免费发放鸡球虫病药品


参考资料:《八桂科技扶贫之星》,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统筹、科技日报广西记者站编印,2019年12月。卜江南采写《宾石玉:创建一个基地致富一方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