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六大攻坚战 争创“双一流”高校
邓军
近年来,广西各地高等院校党的建设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校园环境不断优化、民生工作不断改善,各项工作成绩显著、捷报频传。作为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广西重点大学,作为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广西师范大学应在广西高等教育集聚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核心作用,这就需要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打赢六大攻坚战,争创“双一流”高校。
抓改革,深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打赢体制机制改革攻坚战
要着力构建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治理体系,有效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心工作与后勤保障的关系等,提高行政效率和扩大校务公开,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和环节,避免机构职能交叉、设置重叠、权限冲突,降低管理成本。要着力提升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全面推动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和多渠道筹资体系建设,优化公共用房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大型科研基地、设备共享制度,健全无形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附属单位贡献率考核评价机制。要着力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深化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破解制约后勤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的问题,打造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要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健全学科建设工作体制和机构设置,统筹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和管理考核工作,实施学科动态调整,加大对现有博士点学科的建设投入。要着力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引育并举,不断构建更精准、更灵活的人才服务体系,为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汇聚各方英才。要着力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研评价体系改革,探索建设实体性研究机构, 持续打造优势特色研究领域,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提高人文社科创新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力争高级别科研成果奖实现新突破。要着力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切实把国际化办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大局中,围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端人才的目标,健全国际化办学工作机制、合作平台,进一步增强和东盟国家的实际性交流合作。
抓人才,打赢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攻坚战
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立足学校新的起点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要抓好管理队伍建设。改革越深入,干部越关键。要把能不能确保改革任务的顺利推进作为对管理队伍的一次最现实、最直接的考验,在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中练就管理干部过硬的改革本领,增强统筹兼顾、协调各种利益的能力,提升未雨绸缪、驾驭改革复杂局面的能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高瞻远瞩、敢于担当、富有活力的管理队伍。要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政治标准选优配强班子,不断提升“五种思维能力”和“八种本领”。
抓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攻坚战
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既是一所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需求和时代赋予的使命。要牢牢抓住质量这个“纲”,坚定不移走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学校办学实现从规模扩张为主,向适度压缩本科招生类型、稳定本科招生规模、积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转变,奋力在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要明确发展路径,推动学校教育沿着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大不大到强不强这两条路径发展。要把“德”的要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着力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为导向的人才需求预测和动态调控机制,深化本科教育模式改革和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人才选拔机制,进一步提高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生源质量;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离不开条件政策和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实践教学经费保障机制,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抓作风,打赢机关干部作风和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攻坚战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良好的风气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通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把实现个人价值和推进综合改和“双一流”建设事业结合起来,重实绩、办实事、讲实话、求实效,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尤其是在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大事、难事、要事上舍得下大力气、花苦工夫,以实实在在的工作真正为师生服务,在贡献中赢得师生的支持和点赞;强化干部教育管理培训工作,加强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开展各级领导干部大轮训,完善干部调训、挂职的选派方式,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干部职工的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制定出台学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师德师风考核量化办法,开展师德师风和意识形态专项培训,加强典型宣传引领,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为学校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增添活力、凝聚正能量。
抓文化,打赢大学文化建设攻坚战
大学的综合实力,包含硬、软两方面。高校内涵式发展中离不开大学精神的构建、大学历史的挖掘、大学文化的创新,必须应该主动突破那种将文化只是作为陪衬和装饰的视域局限,以前所未有的高度、空前重视的力度、历史纵深的广度,通过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来加强和推进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大学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建设需要时光的砥砺,更需要格局的构建。只有学校从上而下每个人共同认识到文化建设的意义,并深刻认识到每一位师生员工乃至每一个校友举手投足间都承载着文化时,文化建设方才有茁壮成才的土壤。当“人人都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被树立,而不是将其仅仅看作是学校几个部门的内部事务,文化建设方才有持续的动力。
抓民生,打赢和谐校园、幸福师大建设攻坚战
改善和保障民生、优化基础条件对于学校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对于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成果的巩固,具有极为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各校区功能定位,加强办学条件建设,打造美丽校园、智慧校园和平安校园。要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安居工程”,完成教职工住宅建设,处理好新校区商品房项目建设遗留问题。要加快完成雁山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实施学校行政主体搬迁工作,使雁山校区成为全日制学生教育、各教学单位和行政机关的主要办学办公基地。要在改革发展中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之难,不断提升师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