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九大】《桂林日报》专访我校留学生热议十九大报告

时间:2017-10-24浏览:704

“厉害了,中国!”

——— 在桂留学生热议中共十九大报告


从谅山到友谊关,30公里;从友谊关再坐大巴到南宁东站,再到桂林,全程10小时……2004年,越南姑娘汝氏兰芳,独自背上行囊来到广西师范大学求学。


“做中越两地的文化使者”。就是这个强烈的信念,让汝氏兰芳从最初的一句汉语也不会,变成了一个“中国通”。几年下来,汝氏兰芳接连拿到了广西师范大学汉英双语专业本科学位、汉语言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如今在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在中国的这些年,她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正在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也被她看作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作为一名留学生,我非常关注十九大。我认为这是深度认识中国、触摸中国的一个绝佳的渠道。”汝氏兰芳说,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她通过网络直播、新闻推送观看了此次盛会。在收看完3个小时15分钟的节目后,汝氏兰芳还特意搜索了报告来看。汝氏兰芳说,自己计划博士毕业后回越南开办汉语中心,传授汉语言及文化。因此,她特别关注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面的内容。“报告中说,未来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我会更珍惜在桂林学习的机会,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学习中国的教育长处,让更多的越南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化的魅力,为中越双边交流作一份贡献。”汝氏兰芳说。


阮黄淑庄、阮氏玄庄、张庆灵都来自越南谅山,并且都曾是汝氏兰芳的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来到桂林深造。“我们喜欢桂林,喜欢中国文化。”阮黄淑庄说,十九大开幕会播出当天,她所在的国际交流处一楼挤满了观看节目的师生。通过节目,她感受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感受到了一个大国的自信与魅力。“我学的是商务汉语,未来希望能够为推进中越双边贸易添砖加瓦。”阮黄淑庄说。


张庆灵说,十九大报告中,总结了过去五年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同时将创新放在了更重要的地位。作为留学生,她很关注中国的科技发展。“就拿支付方式来说,在越南,我们仍然是现金支付。而在中国,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支付宝、微信支付让生活变得格外便捷。”


 “从前,从南宁到桂林要坐5个小时的大巴。如今动车启用后,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到了!”阮氏玄庄说,十八大以来,光是桂林的变化,足以一窥中国的飞速发展。在认真观看完十九大开幕会后,她只想套用一句中国的网络流行语:“厉害了,中国!”


2s216_b.jpg

越南留学生们穿着传统服饰,庆祝中共十九大的召开


原文链接:http://epaper.guilinlife.com/glrb/html/2017-10/21/content_167605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