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西》:沐浴改革春风 实现跨越发展——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改革发展之路(图文)

时间:2016-12-13浏览:2177

我国有近万种报刊,分散在数千家出版单位。报刊业目前主要有两个不足:一是资源重复构建,出版单位集约化弱;二是难以抵挡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因此,报刊市场正不断萎缩,部分报刊甚至陷入生存困境、绝境。与此相反,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却呈现 “逆生长”态势。


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扎根主业、艰苦创业,成为全国高校期刊改革试点单位、全国首家高校期刊传媒集团,是自治区首批直属重点文化企业、自治区期刊业的领航集团,其期刊品牌优质,年销售总量占全区期刊销售总量一半以上。2016年,广西期刊传媒集团作为主持制定《中文出版物夹用英文的编辑规范》标准的七个单位之一,参与制定新闻出版行业标准,这在广西新闻出版机构是首例。


在改革的前提下,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把自身的发展置于全国新闻出版改革浪潮中,勇于挑战,努力建设规模化、集约化传媒集团;在互联网时代里,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变博弈为融合,积极作为,是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应用试点单位、广西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广西唯一一家入选“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20佳”单位;在大融合背景下,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联合多家民族地区期刊出版机构谋求共同发展,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大繁荣。


广西期刊传媒集团能持续进步,不仅因其始终紧跟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还在于其全员团结奋战、相时而动、锐意进取。集团近几年在文化体制改革、媒体融合探索中取得的实绩,获得《人民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出版商务周报》《中华读书报》《出版人》杂志,以及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普遍关注及专题报道,成为广西文化企业独树一帜的案例,其改革发展之道值得探索。


扎根主业,不断深化改革,资源整合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2014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在期刊行业内较早完成“转企改制”,在“转企改制”期间,又紧跟国家政策,依托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做大做强。因期刊主业突出,被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列入自治区战略发展规划中重点培育的“四大刊群”,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了两次飞跃:在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的基础上,成立广西师范大学报刊传媒集团;在整合规划师杂志社和广西出版杂志社的基础上,更名为广西期刊传媒集团。


突破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限制后,广西期刊传媒集团进一步打破行政和地域限制,整合和吸纳更多的出版资源。当前,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整合广西老年报社的工作正顺利推进。集团已由最初的2刊20多名员工,发展成为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5家杂志社、6家参股公司、400余名员工的传媒集团,形成以《规划师》杂志为代表的学术期刊板块,以《作文大王》《求学》杂志为代表的基础教育期刊板块;业务从桂林辐射至上海、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涉足书刊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产业。同时,集团实施“以重大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策略,推动期刊产业转型升级,自2013年起共有3个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2个项目分别入选2013、2015年度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个项目分别入选2015、2016年度自治区本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个项目入选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3个项目入选广西优秀数字出版资助项目。


项目能获得成功,一方面体现了集团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大势,另一方面切实推动集团破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实现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广西期刊传媒集团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整合出版资源发展的成果,被业内称为“地处边远南疆靠自身市场裂变发展起来的传媒现象”。


艰苦创业,注重融合发展,出版产业链有效延长


(一)传统期刊产业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集团数字化转型升级成绩喜人


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在推动传统期刊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早在2001年,就陆续与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万方数据等平台联盟合作,拓展传统出版影响力。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集团积极争取获得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等,又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共建媒体融合产业发展基地和数字媒体创意中心。 2015年3月,集团被列入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应用试点单位,成为全国6家期刊出版应用试点单位之一。


为充分激发期刊活力,集团依托新媒体技术,对少儿类期刊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打造有声微刊;凭借“3D科普大推广,立体阅读新技术”推广活动被中国科协评为“2015年全国科普日特色活动组织单位”,凭借“少儿期刊3D立体阅读平台建设”获得“2016年度广西优秀数字出版项目”荣誉称号,凭借“增强现实技术在少儿期刊中的应用”项目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20佳”单位。


目前,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已全面启用全媒体期刊协同编纂平台,通过与专业网络平台和科技企业联盟合作的方式,使传统期刊出版资源得到多重开发。集团官网建成并正式上线,已实现与全媒体期刊协同编纂平台的无缝链接。集团微信微商城平台正在测试,未来将实现期刊的在线订阅等功能。集团旗下《规划师》网站已成为全国建筑规划行业的重点网站,正积极探索“城市规划设计资源”“《规划师》杂志文章检索”“城乡规划专家学者资源”等大数据库的构建。集团还深度挖掘与循环利用旗下期刊的优质内容,跨界电影、游戏产业,创作、策划及推广了微电影《书法在民间》和动画故事片《超能兔战队》等。


(二)民族地区期刊出版机构融合发展,集团跨地区合作成果突出


2015年,广西期刊传媒集团与内蒙古民族青少年杂志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创造价值、品牌传播、南疆(桂)北疆(蒙)通力协作”为宗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文化交流及期刊传媒人文化交流。今年,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又协同内蒙古民族青少年杂志社、新疆青少年报刊社、中国朝鲜族少年报社、伊犁青少年报刊社等6家地处“一带一路”沿线的民族地区青少年传媒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民族地区期刊业态研究、媒体融合技术平台研发、期刊人才培养等方面紧密合作,以推动民族地区青少年传媒机构传统报刊产业升级换代。这是广西期刊传媒集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繁荣的具体体现,也是广西的文化企业带动其他少数民族期刊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人民日报》曾评论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此举“值得学习借鉴”。


志存高远,重视文化影响,坚持社会效益为首的发展观


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2016年7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颁布《关于推动我区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意见》。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通过市场经营发展起来的广西期刊传媒集团,一直有着执著的文化追求和理想抱负,认为期刊出版的重点不只是传播知识,还是传递文化影响,传递思考社会和人生的方式,因此在发展规划及实际工作中,特别注重服务社会。2015年与内蒙古民族青少年杂志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时,就明确提出:“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无偿转让中文少儿教辅期刊版权,将其领先的AR增强现实技术方案对接移植到蒙文版期刊《花蕾》上,介绍给广大的蒙语读者。”2016年,集团加大了分享的覆盖面至更多的少数民族期刊机构。多年来,集团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活动,相继向宁夏西海固、青海循化、湖北红安,以及广西龙胜、三江、兴安、龙州等多个革命老区、贫困山区捐赠优秀刊物,累计捐赠超过150万元码洋。


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强调做刊要注入灵魂,尤其要把人格培养、品质塑造、心理疏导、思维训练等素质培养融入少儿期刊,使期刊成为对读者形成长时间良好影响的文化品牌,实现“期刊出版增值服务”。集团旗下多种期刊荣获“中国少儿报刊奖金奖”“广西期刊奖”“广西十强期刊”等称号,4种期刊入选“中国最美期刊”,2种学术期刊近8年来连续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获得广大读者广泛认同的同时,集团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期刊年销售总量占全区的50%以上。


广西期刊传媒集团积极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体系,致力于文化管理,提炼出“宽厚博识、崇善务实”的企业文化精神内涵,并把企业发展战略与员工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在共同的企业文化追求下,集团管理由硬性地用规章制度制约员工,逐渐过渡为形成柔性的文化自觉和自我要求。集团总经理沈伟东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第三批领军人才、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称号。集团员工组织申报了多个省部级文化产业项目、科研课题,多人分获广西期刊优秀经营工作者、广西期刊优秀编辑、中国少儿报刊协会优秀编辑和优秀论文奖等称号,集团荣获“2011-2014年度广西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集团总经理沈伟东曾提出:“广西期刊传媒集团耕耘数十载,现在又站在发展的新平台,为在多维出版及传播文明与智慧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集团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定位,那就是——立足传统期刊出版、经营思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汇聚资源,推进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作者单位:广西期刊传媒集团)

QQ截图20161213090024.png

QQ截图2016121309003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