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广西师大“细胞迁移”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文)

时间:2016-07-08浏览:338

       经近5年的联合攻关,广西师范大学梁宏、杨峰教授课题组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吴小阳课题组合作在《自然通讯》上发表题为“ACF黏着斑靶向促进表皮迁移”的研究论文,阐明了在定向细胞移动过程中调控细胞粘附和细胞骨架协调的一个重要分子机制,这对于组织修复,再生以及肿瘤迁移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美国芝加哥大学岳继平博士后和广西师范大学张耀博士研究生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广西师范大学梁宏、杨峰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吴小阳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细胞迁移是细胞的一项基本生命活动, 在胚胎发育、神经系统形成、免疫、肿瘤转移和伤口愈合等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一类蛋白,它是一种多细胞生物独有的并广泛表达的蛋白。它们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能直接与微管及微丝相结合,并交联两种细胞骨架。在哺乳动物体内,蛋白ACF7的不足会显著抑制细胞移动和皮肤伤口愈合。ACF7在伤口愈合以及表皮迁移方面起关键作用,这与其在黏着斑中的作用有关。粘着斑周转可以让细胞回缩,这是细胞迁移必不可少的过程。哺乳动物蛋白ACF7促进微管与微丝的交联,并介导微管向黏着斑生长,从而促进黏着斑降解。然而,ACF7是如何促进这一过程的还尚不清楚。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解析了ACF7氨基末端功能域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ACF7与微丝的结合是受到Src/FAK激酶复合物调控的。Src/FAK激酶可以磷酸化ACF7 calponin homology (CH)功能域的一个关键酪氨酸残基(Y-259)。使用皮肤表皮作为模型,研究者进一步证实ACF7磷酸化在粘着斑动态和体内外表皮迁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项研究阐述了细胞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信号传导过程,对了解细胞移动的分子调控以及其在生理和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自然通讯》是全球排名第三的多学科类综合性期刊,仅次于《自然》和《科学》。该刊发表的所有科学研究都代表着某一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进展,这涵盖生物学、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等学科。

 

       原文报道链接:http://difang.gmw.cn/gx/2016-07/05/content_20841827.htm
 


    作    者:通讯员 张婷婷 记者 周仕兴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光明网报道截图

光明网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