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端午节,大家都知道要吃粽子,但各地的粽子都是怎样的,可能没多少人统计过。趁着端午节时,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同学们集思广益进行了一次尝试。为了纪念屈原,同学们开展了一堂名叫“粽香弥久,爱国情深”主题团日活动,同时也是一堂生动的公开课。在课上,情景剧《忆端午》的表演中,学生演员们用各地生动的方言向大家介绍了广东、天津和江苏等地的端午习俗。来自天津的同学讲解了北方习惯在端午节时,插艾草,还要避五毒,吃“五毒饼”,还会用布袋包裹艾草等制成香囊佩戴。广东的习俗则更接近广西,划龙舟、吃灰水粽等。
此外,这次公开课中还进行了端午知识问答,关于端午的历史文化沿革等问题,同学们都积极举手回答,使大家了解了各省份端午传统风俗。尤其是在抢答环节,更是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次公开课,还有以“屈原跳江”为主题的辩论赛,回顾历史,开拓思路。在这个节日,粽子还是主角,表演比赛之后,同学们还进行了包粽子比赛,各式各样的粽子体现出祖国各地的特点。
据负责老师介绍,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就会潜移默化地传授传统文化的知识,这次公开课以举办系列活动为载体,也是在引导同学们珍惜幸福生活,增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原文链接地址:http://epaper.guilinlife.com/glwb/html/2016-06/11/content_1629394.htm?div=-1
作 者:桂林晚报记者 苏文娟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桂林晚报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