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找一些公司来冠名赞助,还可以搞几场书画拍卖”“可以政府购买服务,无偿和有偿相结合”“要把参与公益的企业信息做成一个数据库”。近日,在桂林市秀峰区秀峰街道办事处,秀峰区工商业联合会、桂林市社会工作联合会、广西师大社工协会等10多家当地社团组织的代表讨论热烈,他们应秀峰街道“微公益”志愿者协会的邀请,商讨如何“加强跨界合作,创新志愿服务”。
1 探索“社区托管”模式
秀峰街道办东华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多,孩子的教育是家长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东华社区顺势探索跨界合作的“社区托管”模式。
依靠广西师大的资源优势,东华社区与广西师大跨界合作。志愿者运用自己的特长,为社区未成年人开展校外辅导、爱心助学,一个以“汇聚爱心,奉献社会,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为主题的“聚爱公益课堂”应运而生。
东华社区团支部联合广西师大团支部及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在师大院系及青协招募校外辅导员,义务到社区的会议室辅导学生。孩子下午放学后先不用回家,可以在社区的会议室做作业、看书、交流……“聚爱公益课堂”成了孩子们的课外乐园。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社区每天都派出一名工作人员加班轮流值守。
“公益课堂遵循自愿原则、不设门槛、不作强求,所有教学和服务均无偿提供。”东华社区居委会主任武瑛介绍,“许多家长认为这个课堂解决了他们的大难题。“
2015年,经桂林团市委推荐,团中央、自治区民政厅有关领导分别到东华社区“聚爱公益课堂”来参观并给予肯定。
这样的“社区托管”模式,是否能够推而广之?东华社区方面觉得,要想全面推广还存在诸多现实难题,仍需要社会各界志愿者持续跟进。“我们辖区有师大、医学院这些资源,别的社区不一定具备。”武瑛说,“即便如此,每到期末考试、假期,我们的志愿者还是奇缺,而家长们更希望假期里公益课堂能继续。”
2 成立社区“健康小屋”
车志龙是秀峰街道榕湖社区的工作人员。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接触到一些老人,发现有许多老人受风湿、高血压等疾病困扰,他萌发了建立一个服务老人的“健康小屋”的想法。
秀峰区将此项目纳入“2015年为民办实事”的项目计划中。秀峰街道为“健康小屋”项目提供场地和项目备案等;通过团市委推荐参加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以及中央电视台《社区英雄》栏目,获得3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健康小屋”终于挂牌成立了。
这个面积仅40平方米的“健康小屋”,分为自助体检区、健康服务区、阅读放松区和心理管理区,里面配有血压计、血糖仪、按摩椅、电视、电脑等设备。辖区老年人到这里能享受免费的自助体检和健康服务。
每周一到周五的上午8时到下午6时,秀峰街道“微公益”志愿者协会都会派人来这里值班,附近社区的老年人也经常来这里享受免费的医疗检查和机器按摩服务。
3 小善举汇成“大爱秀峰”
秀峰街道开展社区微公益志愿者招募活动不到两年,“微公益”已形成“党员义工服务队”“老哥哥”“十姐妹”“诚信商户”“567银发”“小红帽”“白衣天使”和“彩虹教育”等志愿者服务品牌,共有35支志愿者队伍4000余人。
秀峰街道“党员义工服务队”,成立于2011年,主要在街道辖区内开展结对帮扶、环境整治、社会公益、义务宣传等活动。
乐群社区“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由乐群小学师生组成,主要开展“小手牵大手”、爱国卫生清扫、创文明城宣传、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
东华社区“红袖标”义务巡防队,由东华社区热心居民组成,主要开展社区环境、社会综合治理义务巡防、不文明劝导等活动。
榕湖社区“法律宣传”志愿者服务队,由秀峰法院志愿者组成,主要是帮助有法律需求的困难居民,为其提供法律服务,每年开展法制宣传服务。
……
一件件“凡人善举”,一个个普通志愿者感人至深的爱心故事,正汇聚成“大爱秀峰”。2015年12月,秀峰街道“微公益”志愿者服务队荣获自治区文明委颁发的“广西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原文链接:广西日报http://www.gxrb.com.cn/html/2016-04/22/content_1256910.htm
作 者:广西日报记者 李春生 通讯员 蒋卫东 唐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广西日报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