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能主动来我家里聆听教诲,使我感觉到又回到了课堂、感到温暖、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退休空巢教师吴耀立说道。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科学学院“小太阳暖心社”关爱活动质量,分析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挖掘关爱活动的新亮点,使关爱空巢教师活动成为学生活动中的精品,2013年12月31日上午,教育科学学院“小太阳暖心社”携手校离退处、部分空巢教师代表在王城校区举行关爱空巢教师座谈会。
本次座谈会探讨如何更好的扩大“小太阳暖心社”关爱范围、如何更有针对性的排解空巢教师的压抑感、孤独感、恐惧感、如何发挥退休空巢教师的余光余热等问题。校离退处、教育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部分空巢教师代表以及“小太阳暖心社”全体志愿者参加此次座谈。
“我在师大工作生活50多年,像你们这样有组织、有计划的关爱空巢教师活动,尚属首次,和你们在一起,我感觉到年轻多了。”空巢教师李佩珍说道。
外语学院退休空巢教师文慕贞说,“‘小太阳’,真的很温暖,你们把温暖的阳光送上门,真的很暖心窝。你们的关爱工作做的很细致,路子很正,从暑假到教师节、从重阳节到感恩节再到元旦,我每次都盼望着你们的到来。你们的每次活动都需要经费,我们愿意出资帮助你们开展活动。”
……
听完空巢教师们对“小太阳暖心社”关爱活动的评价后,欧海清老师说道:“教育科学学院培养的是人民教师,树立的是行为世范的榜样,通过半年多以来的关爱空巢教师活动,我们看到教科院真的是名符其实,这样的活动丰富空巢教师的精神世界,也促进青年人的健康成长。”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们的活动既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又迎合时代发展趋势,”易锦言建议“第一,关爱活动要扩大视野、扩大范围,由离退处提供空巢教师基本资料,并将活动延伸到关爱失独家庭;第二,由教育科学学院牵头,其他学院参与的方式来进行,既满足三个校区办学的现实情况,又能扩大关爱覆盖范围;第三,以此活动为平台,在关爱空巢教师进行的同时,邀请身体条件良好的空巢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及相关专业知识讲座,既排解空巢教师的孤独感、发挥余光余热,又促进专业学习的成长;第四,将空巢教师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活关怀和精神关怀。通过一系列机制帮扶“小太阳暖心社”的发展壮大,让我校更多的空巢教师感受到‘小太阳’的温暖。”
据悉,教育科学学院“小太阳暖心社”自2013年7月成立以来,先后举行一系列活动,并获得一系列奖励,广西师范大学《独秀研究生》杂志曾对该活动进行专访,桂林电视台《身边》栏目曾两次跟踪报道活动开展情况。
作 者:教育科学学院学生记者 马玮岐
发布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