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学人”系列报道之十二:杨善朝(图文)

时间:2013-12-27浏览:3745

                人生导师——记广西高校教学名师杨善朝



        杨善朝,教授,1957年10月出生于广西兴业,1982年1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并留校任教。曾任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现场统计学会理事、桂林市数学学会理事长,现为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兼任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广西统计学会常务理事、广西数学学会常务理事。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广西“优秀专家”称号,2002年进入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11年获广西高校第四届“教学名师”称号,2013年被聘任为自治区终身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金融数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高校科研基金等10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编写出版了《SPSS统计软件应用基础》、《应用概率统计》、《综合数学教育》3部教材,曾获广西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荣获10多项科研成果奖,其中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全国统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有4项科研项目通过地厅级技术鉴定,其中有3项理论研究成果的技术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1项应用研究成果的技术鉴定达到区内领先水平。


与数学结缘


        少年时期的杨善朝,与同龄人一样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读书时正逢“文革”时期。幸运的是,他遇上了几位因“文革”被下放到农村小学的好老师。在当时五年制的小学中,随着知识和学习过程的累积,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学习尤其是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分式运算、合并同类项、因式分解、抽象的x、y符号,这一切都让他着迷。读初中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村里要建小水电站和公路,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他们模仿着测量队的工作,用几何知识去测量、推算山坡的距离和山坡的垂直高度;开渠穿山时,对接的洞口怎样才能在远端处接得准确而不错位……这些数学中特有的计算、推导过程,对他来说就如同一个个有趣的游戏,而将学习所得运用到实际时激发出的成就感,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数学那份特殊的感情。


        杨善朝的初中是在村级小学的附属初中上的,虽然学校算不上正规,但杨善朝很努力。初中毕业时,在淘汰制的考试中,他从几十名初中生里脱颖而出,成为5名被高中录取的考生。读高中时,由于时局原因,社会对教育并不重视,但杨善朝自己并不放松。在开卷考试中,他要求自己不看书,全凭扎实的积累和良好的记忆力完成了试卷,而且成绩优异。


        由于有了良好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数学基础,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杨善朝便考取了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成为“文革”之后第一批“77级”的大学生。


        大学数学系的课程相当艰深,尽管杨善朝从小便对数学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但进入到大学数学系学习,杨善朝开始并不适应。他便暗暗跟自己较劲,假期也不回家,提前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甚至把第二学期的课程都预先学习一遍。很快,他的数学成绩直线上升,成为班上数一数二的“尖子生”。


        1982年春,杨善朝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之后到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进修数理统计硕士研究生课程2年,1995-1998在广西师范大学读硕士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由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数学教学和研究生涯。


探究教学的开拓者


        安德森在其主编的《教学和教育百科全书》一书中,对探究教学做了高度的概括,指出,探究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由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


       杨善朝很早就用探究的方法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在讲课过程中,他喜欢提出问题,有了问题之后就要想怎么去解决问题,原来的方法解决不了的,就要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就要把问题最本质的东西抽离出来——“我要干什么”,由此就要教会学生提炼问题,这样学生毕业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会及时找到解决方法,这也是杨善朝承担的自治区教改课题的努力方向之一。他与张军舰合著的《SPSS统计软件应用基础》,采取的也是这种写作的思路:最开始是基本问题的提出,也就是把问题摆出来,而后是基本方法,即解决这一问题要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之后还要把过程呈现出来,也就是怎么去解释。按照这个过程来写、来教,会发现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容易。这为《SPSS统计软件应用基础》一书博得较高的引用率。


        作为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一名教师,杨善朝同时肩负着本科统计学专业负责人、精品课程(概率论与应用统计学)负责人、应用统计专业学位负责人、自治区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的多重身份。与此同时,学院的教学和学术申请项目也都以他为带头人居多。在他的影响下,学院的国家基金基本没有间断过,省部级的奖项更多。这些荣誉折射出的是他在学院的重要地位和在整个数学界的影响。他是当之无愧的学科带头人。


化繁为简的教学风格


        在高校讲台上经过多年的磨练,杨善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上课很受学生欢迎。有一次,杨善朝与另外一个老师分别给两个班上同样一门课,由于课堂气氛、活跃程度、授课方式等一系列的差异,学生们逐渐转到了杨善朝的课堂上。


        在一次公开课上,杨善朝一开始便引用了一系列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如本学院各班成绩的差异,南宁与桂林居民收入的差异,南北方人身高的差异等等,引来了学生们一阵阵的笑声,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就学到了知识,也打破了人们对数学课堂的刻板印象。


        在杨善朝的课堂上,既有系统知识的传授,也有对前沿问题的追踪,并且他善于将课堂教学、案例讨论和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常用统计方法》课程,他还给学生指定课外阅读文献和提出参考性研究课题,使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仍然关注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连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同学们也都争着找他作指导老师;本校的研究生选导师时,他也是学生的首选。不仅他的教学质量受到学生的好评,他的处事方式,以及与学生建立起来的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这些都成为他受到学生爱戴的资本,也是他作为教学名师赋予学生的有益资源。


        杨善朝授课的讲义都由他亲自编写,呈现出来的都是最精华的部分。在课堂上,这些薄薄的讲义就被一步一步的证明填充起来,为了能让学生看得明白,他力求使每一步推导过程都清晰明了、详尽,只要认真听他的课,就一定能听懂。于是,在数学艰深晦涩的众多学科中,杨善朝的课化繁为简、化险为夷。由于他的讲义精炼、概括,不仅在学生当中十分受用,对于其他老师来说也是如获至宝。数学语言呈现为文字表述时,难免会有词不达意的时候,一些定理、符号不仅抽象化,连其原本的数学意义也会变得虚无缥缈起来,这时,杨善朝首先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它们,转化为数学的语言,然后结合具体情境,套用到金融生活中,学生听了之后不仅理解、印象深刻,更知道其作用以及如何去用。


        开辟数学建模的高地


        杨善朝在分管学院教学工作期间,对于本科生的培养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设想,其中核心是加强本科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这一总的思路引领下,他提出:一是在本科教学中增加“常用统计方法”和“时间序列分析”的教学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做毕业论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别是对学生将来分析社会现象都有重要作用;二是加强本科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模型的数值计算和数值模拟能力的培养,这将强化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002年,杨善朝注意到了创办于199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这个每年举办的赛事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但我校自1994年开始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至2001年均未获得过国家级奖。于是,他亲自组织和指导了此项活动,当年就获得2项国家级二等奖。此后,杨善朝又组织了一支由多名博士、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并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依托,组织申报“应用数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应用数学综合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等广西高等教育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通过多年的努力,有效地培育起一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至今获得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广西一等奖21项,二等奖24项。这些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使我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水平成为广西之首。也由于竞赛水平的提升,200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在我校举行。正是有了杨善朝的指导,学院和学校才会获此殊荣,也正是由于他的引领,一大批在建模方面有所建树的教师、学生才会培养起来。


教学生做有用的人


        杨善朝对学生有着无私的爱。“教学生做人,教学生做有用的人”,学做人是一项长期的浩大的工程,仅仅靠学生自己摸索是不够的,学生需要一位人生导师去引领他们。对于杨善朝来说,培养学生决不仅限于在校学习期间,毕业后走向社会才是真正培养的开始。基于这样的理念,杨善朝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们先后就职于高校、政府、企业等部门。在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期间,每个节假日便成了师生们探讨学术问题的最佳时机,一次次的聚首,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为数学研究领域又增添新的研究成果。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视频也为杨善朝与学生们架起了学术交流的桥梁。


        杨善朝的培养之道是,只要学生有兴趣,热爱做科研,就不惜一切培养他们,给学生研究课题,给学生提供基金,与学生进行沟通,向学生提出建议。同时,他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鼓励学生朝着自己喜爱并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


        在指导研究生时,杨善朝十分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来在数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中,概率统计不像代数等学科那样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理论基础,作为一门比较边缘、基础薄弱的学科,即使专门研究数学的人,在大学阶段对概率统计所涉及的知识也极为有限,开设的课程也较少,离研究的专题较远,尤其作为金融方向的概率统计,更要在扎实的数学功底基础上涉猎经济方面的知识。因此,杨善朝认为,研究生在一年级首要的任务是打好基础,多读书多读文献,把相关的课程学好,等有一定基础之后,再让学生搜集一些专题,根据专题选择性地做一些文献综述,进而开展深入的研究。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除了提高要求之外,更重要的还要耐心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考虑适当提前开展研究,即通过一些应用性的课题提高研究生的实际能力。


在图书馆强调科研兴馆服务立馆


        2009年3月,杨善朝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身份——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


        杨善朝把管理工作看成是对科研的一种调节:只做科研难免单调辛苦,只做管理又容易为事务所累,唯有两者同时进行,于研究中去学习管理之道,在管理中去体味科研艰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有乐趣。


       杨善朝为人随和,在图书馆工作中,他也同样以随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周围同事,用沟通的方式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力求在沟通中达成共识。他始终秉持的信念是,适中,即便作为领导也不能过分要求、过分苛责,这样才会得到职工的认可。与之相应的,他坚持工作要求不能放松。一个单位有什么样的目标,这是首先要考虑好的,包括近期目标、重点目标。杨善朝的做事风格就是抓大事,从之前数学学院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数学建模各项工作,到现在图书馆服务水平、资源建设、学科建设等等,每个阶段都有侧重,可以说一个阶段抓一件事。同事们也觉得他的工作方式有目标有阶段,做起来目的明确,完成情况都很好,也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


        到图书馆工作后,杨善朝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去了解情况。他认为,图书馆是学校里最重要的服务性机构之一,加强基层服务就成为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培训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对岗位进行调整,增设信息服务部……到目前为止,新开设的信息服务部运行较好,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杨善朝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应树立“科研兴馆,服务立馆”的新理念。科研与服务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图书馆也是一个专业,是建设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队伍,如果这支队伍不够强大、科研能力不强、不从事科研、不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那就体会不到文献的力量,也便阻碍了图书馆高质量的服务,所以,必须建立起一支长期从事研究的队伍,以提高服务水平。


        理科专业出身的杨善朝,深知外文文献对科研的重要作用。理科科研基本离不开外文文献,然而外文资源的购置价格又比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首先对原来内部经费开支进行调整,将耗资巨大而数量甚微的外文纸质期刊停掉,而后用省下的经费购买外文数据库,这极大地满足了理科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名师寄语:
        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对待学生,是为师之本;教师要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将学术前沿的新方法和新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去,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把握规律,积累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作    者: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2012年9月,杨善朝老师参加名师访谈会

2012年9月,杨善朝老师参加名师访谈会

,

2013年10月18日,杨善朝(图左)启动学校移动图书馆项目

2013年10月18日,杨善朝(图左)启动学校移动图书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