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报道我校校友林佳的师者人生(图文)

时间:2013-10-11浏览:4546

        来深8年,他当过代课老师,到过民办学校支教,见证了深圳生活成本的日益高涨,也曾为无房无车犯愁。不少教师逃回内地,他却不愿回头,只想把握好现在,将危机感掩藏在心中,认真教书育人。

       今天,在第29个教师节,各地都在表彰“最美教师”之时,本期人物将目光投向宝安某中学一位平凡的青年教师——林佳,因为他代表了这座城市大多数教师的生存状态。

       “如果学生什么都学不到,我会有挫折感”

       我与工作

       有人劝他别太当真,教师只是一份职业。但他认为,不投入情感,怎能换回学生真心的爱戴?

        对于林佳来说,到师范院校读书是一个偶然。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条件,林佳成为了每个月领50块补贴的师范生。在广西师范大学就读期间,老师常常提到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为他对教师职业最直观的认识。

        林佳对这八个字印象深刻,因为他的父母就是这句话的践行者。林佳的爸爸是一个文艺创作者,常常写东西写到天亮。妈妈在百货公司上班,晚上就睡在玻璃柜台上。在他们身上,他认识到什么是敬业。

        20岁那年,林佳的爸爸去世了。这是他遭遇的第二次至亲离别,第一次是10岁时哥哥的去世,两次都让林佳一夜间成长许多。爸爸治病时把家里的积蓄花光了,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和妈妈互相支撑着走了过来。

        2002年,林佳大学毕业,成为广西梧州某学校的高中老师,开始了还债的日子。他还依稀记得,第一堂课讲的是鸦片战争。走进课堂时,学生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他。台上的他不过22岁,高高瘦瘦,面容青涩,比学生只大6岁多,就像他们的哥哥一样。

        事实上,如何上好一节课,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很长时间都在困扰着他。如何解读和把握课程标准,如何分析课文的重难点,都是初出茅庐的他面临的问题。当学生在他面前大喊大叫,补交作业时又临阵逃脱时,他甚至觉得自己不会教学生。

       有人劝他别太当真,教师只是一份职业。但他总认为,假如不投入情感,又怎能换回学生真心的爱戴呢?

       为了尽快还清债务,林佳来到深圳海湾中学当代课老师。那时广西正编老师的工资是1500元,深圳的代课老师却有4000元。但顶着代课老师的身份,林佳感觉到深深的危机感。他一边准备“代转公”考试,一边参加各种比赛,以期通过绿色通道转正。

       比赛越多,他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和日常上课不同,各种比赛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严格要求。过去,他以为把课本内容解释清楚就可以了,比赛多了,他意识到课程标准才是指导教学的关键所在。课程标准上简单的一句话,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去呈现。

        比如初中历史课讲北京人,教学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古人类遗址。但深圳没有这样的条件,这就要求老师寻找别的方式替代,比如通过北京人头骨复原图等照片呈现,帮助学生理解。

        “给学生上课时,会经常考虑哪些地方比较出彩,哪些地方不尽如人意,学生可以学到什么。”在林佳看来,社会在进步,外界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多,“如果学生什么都学不到,我会有挫折感”。

        至今,林佳已参加多次比赛,每次都准备得很充分。“我可能属于较真的人,要么不参加比赛,要参加就喜欢拿奖。”林佳笑言,这或许是天秤座的完美主义使然。

       “想多关注学生的内心”

       我与学生

       他说,希望自己能成为学生的朋友、帮助者和引导者。

        一年前,林佳成为西乡街道赴民办学校支教的12名公办学校骨干教师的一员,那里的学生让他感慨良多。有的家长忙着工作赚钱,没时间管理小孩,就把他们放到民办学校寄宿。有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学习并不上心。

         “每个问题小孩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部分家长总是以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关心孩子,但不明白精神世界的关心才是最重要的。”他开始重新反思老师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希望能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但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对小孩的行为习惯、道德标准等方面的养成影响更大”。

        面对这样的情况,林佳尝试着和家长沟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小孩影响很大。而对于班上的学生,他会更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沟通的方式也会更审慎。如果孩子趴在桌子上睡觉,他会先询问学生是否身体不舒服,再问是否觉得老师讲课不够生动或不够大声,从沟通交流中了解其性格和家庭状况,再对症下药。

        事实上,在高考指挥棒下,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自动将自己归档为“后进生”,培养“优秀生”成了老师不得不肩负的任务。林佳认为,如今大部分考试只能考察学生的语言智力、数理逻辑等,对于音乐智力、空间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等基本不考察,但后者对学生长远发展的意义更为重大。

        他不想让学生成为死记硬背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看到多个历史事件间的因果关系。林佳打了个比方,历史事件是一个铁链,他的作用就是帮学生寻找铁链内在的结,找到历史事件内在的联系。据林佳的一名学生回忆,他最喜欢老师带他们分析问题,“老师上课时偶尔很幽默,但也会有严厉的时候”。

        林佳希望在现有的框架内,多关注学生的内心和成长。“教育不会短期内出效果,它不会提升GDP,甚至还会花大量的钱。”林佳认为,办好教育不只是教育部门的责任,家庭、社会也要关心孩子的生存、生活、教育环境。完整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

        林佳告诉记者,一个学习成绩稳居班级前五名的班干部,曾在QQ空间里吐槽老师的表扬不够。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又有何感受呢?老师的一句表扬很可能就会成为某个“后进生”学习生涯的转折。那个夜晚,林佳暗暗立下决心,他要给学生更多的表扬。

        “希望若干年后,有学生能够留言说,我还是很怀念你的课堂。”林佳说,他希望能成为学生的朋友、帮助者和引导者。“小孩迷茫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指导”。

        “好成绩要靠与同事合作”

         我与同行

        他认为,学生的好成绩并不是一个老师能造就的,老师之间的合作对教学尤为重要。

         在同事眼中,林佳是个有点较真的人,常常会为某些问题和其他老师争论得面红耳赤。“某个练习题答案的表述可能不一样,陈述意见的时候激烈了一些,好在大家都只限于学术上的争论。”林佳很庆幸,科组老师对他很包容。

        他印象最深的是,2007年参加省历史与社会说课比赛前,他提出课程设计后,科组老师提了很多建议,比如重难点如何呈现,知识点如何突破等,“虽然偶尔有争论,但是他们提的建议都很恰当,我也会改正自己的错误”,最终他获得了竞赛一等奖。

        “以前的备课比较弱,对课程标准关注不多,也很少去开发漫画、网络等教学资源,比赛时其他老师都会给我各种建议。”林佳告诉记者,比赛让他在团队合作中成长许多。

       从2009年到2012年,林佳所在的备课组在历次区内期末统一考试中成绩优秀,并在2012年中考获得108个A+,224个A的好成绩(A以上比例为52.37%)。“我们学校的学科成绩还不错,其中的法宝就是老师的团结协作。”林佳认为,学生的好成绩并不是一个老师造就的,老师的合作对教学尤为重要。

        在民办学校支教的日子,林佳切身体会到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差距。除了显而易见的收入差距,民办学校老师参加比赛或教研活动的机会很少:或担心老师比赛拿到好成绩被公办学校挖走,或因为教师数量不足无暇参赛。

        “不是本专业的老师,要上好这个领域的课并不容易。”林佳告诉记者,这导致不少有兼课任务的民办学校老师的专业成长慢。新课程理念提倡老师讲得少,学生活动或讨论尽可能多,在亲身经历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但身兼多职的老师精力有限,课程设计相对陈旧,学生知识掌握速度较慢。

        近期校园性侵案多发,市教育局日前发布的三项禁令,再次将师德问题推至风口浪尖。在林佳看来,要提高师风师德水平,除了规章制度,更要靠教师的内在自律。

        事实上,部分老师反映,如今对老师的约束越来越多,比如不能单独和女生相处,不能对学生说过激的话,不能体罚学生等,都让老师束手束脚。林佳认为,这是老师保护自己的方式,规定对他不会有太大影响,“该管的还是要管,不该做的还是不能做”。

        “回老家是安逸,但在深圳成长更快”

         我的未来

        他坦言,大家都知道北上广深房价高,却都愿意去,因为这些城市的政务透明度、软实力都比内地城市好。

         来深圳3年后,林佳终于把家里的债还清了。白手起家到现在又过了5年。33岁的他已过而立之年,依然没房没车。他曾经也担心买不起房,但如今已经释然,只想成为一个好老师。

        林佳的买房危机始于29岁。那时,玩伴们都已为人父母,同龄的同事也已有房有车。但他才刚刚还完债,还顶着代课老师的身份。刚来深圳时,周边的房价和内地相差无几,几年后就开始飞涨,如今已要25000元一平方米。对于月工资不到五位数的他来讲,房子是沉重的话题。

        “毕竟安居才能乐业。”林佳坦言,内地很多城市会有教师新村,但深圳目前的住房政策处于国家政策的转变期,也只能顺着政策走。即使住房尚未有保障,他也不会回头。

        回老家是安逸,在深圳却成长更快。“大家都知道北上广深房价高,却都愿意去。因为这些城市的服务体系、政务透明度、软实力都比内地城市好,小孩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他清楚地记得,刚到海湾中学时,深圳校园的硬件设施就比广西好得多。每个老师都配有办公电脑,课室的多媒体设备很齐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却依然有强烈的吸引力。”

        在林佳看来,生活总要继续,重要的是保持乐观的心境,把握好现在。“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过去,何有现在?没有现在,哪有将来?”他继续将危机感掩藏在心中,每天兢兢业业地教书。

        对于未来,林佳想得很简单,他希望一直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我喜欢上课,喜欢做教研,所以感觉自己适合并擅长做教育工作者。”林佳认为,如果遇到晋升机会也会争取,但如果没有机会会随遇而安,“做一个普通老师也没什么问题”。

        如今,他仍会争取各种比赛和培训的机会,但也会在业余时间写写歌、弹弹琴,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毕竟,只看自己的专业书,成不了大家”。

        ■记者手记

        回归教师的本分

       今天是第29个教师节。当教师节要不要改期、教师节该不该收礼、如何杜绝败坏师德的行为等话题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时,我们将目光投向了这位平凡的青年教师。

        高考填志愿时,他和如今许多贫困生一样,选择了到师范院校就读。但父母的言传身教早已将敬业的种子埋藏在他心中。即便背着债务上讲台,他也希望能投入真心,换取学生的爱戴。

        他的生活中坎坷不断,亲人的离去让他更早成熟。顶着代课老师的身份5年,危机感却迫使他不断寻求出路:拼命复习考试求转正,频繁参赛锻炼自己,盼通过“绿道”。为了不丢饭碗,他选择了让自己变得更专业,这无形中已让他的学生受惠。

        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成本日益高涨,他也会为房子车子犯愁。但学习历史出身的他看得很清楚,没有过去的煎熬,如何换来今天的他?没有今天的困惑与挣扎,何来明天更好的自己?他不甘被高房价束缚,将困惑转化为危机感,继续兢兢业业地教书。

       面对如今的教育体系,他不想抱怨也不愿愤青。到民办学校支教一年,他开始思考如何让孩子共享一片蓝天,希望通过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教师岗位的方式解决问题。回到公办学校,他希望学生能珍惜如今的学习机会,也努力让学生学到更多,给予他们更多鼓励。

       “如果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我会有挫折感。”这句朴素的话,或许表达了大多数老师的心声。他将目光投向公民教育,投向教学方式的改良,投向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这不正是教师的本分工作吗?


        原文刊登于2013年9月10日《南方日报》,报道链接地址: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3-09/10/content_7224563.htm
 


    作    者: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南方日报报道截图

南方日报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