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桂林日报》采访我校印尼留学生(图文)

时间:2013-10-09浏览:3426

      《广西日报》: 桂林山水织就友谊彩带

        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说:“我想起了苏西洛总统创作的一首歌,名字叫《宁静》。那是2006年10月,苏西洛总统来到中国广西出席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会议间隙,他在漓江上产生了创作灵感,提笔写下优美的歌词——‘快乐的日子,在生命中不断循环,我与伙伴,共同度过那美好时光。’苏西洛总统在中国的山水之间触景生情,想起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家乡,说明我们两国人民是心相通、情相近的。”

        习主席的演讲通过电视直播,在八桂大地引发强烈反响。八桂儿女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为“百里漓江,百里画廊”能成为中国和印尼友谊的彩带而倍感欣慰。

        情留山水间,谊如当年浓。回想苏西洛总统泛舟漓江的情景,当时参与接待工作的导游员王晨臣说,当时,总统先生深深陶醉于漓江的美景,触景生情,产生了创作灵感。《宁静》表达的尽管是一种真挚、朴素的乡情与友情,但她出自一个国家元首之手,自然而然就上升到了国家和人民之间的感情。“苏西洛总统游览芦笛岩时也是我讲解的。我期待有一天再次参与接待总统先生。我同样欢迎印尼更多的游客朋友来到广西,来到桂林。”

        “我为漓江能让苏西洛总统产生灵感而骄傲。”负责精心安排苏西洛一行游江的桂林漓江游船公司党委副书记钟丽琴至今记忆犹新。她笑言,秀美的漓江宛如一条友谊的纽带,把我们与东盟友人紧密地连在一起,“桂林美”因此也超越地域,传播得更宽、更远。

        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八桂与东盟的情谊日益深厚。桂林市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办之前,桂林每年接待的印尼游客还不到1万人次,现在每年都达到四五万人次;今年1-8月,桂林接待印尼游客已超过3万人次。“最值得高兴的是,自从苏西洛总统漓江船上赋诗之后,印尼的各大媒体和旅行商每年都要来桂林踏访。尽快开通桂林-雅加达、桂林-巴厘岛航线,双方都在积极争取。我们争取尽快直飞。”

        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是促进中国与印尼互惠与繁荣的基石。1960年,随父母从印尼回国的华侨、桂林市人民医院五官科主任黄世铮感慨道:“回国时我才两岁多。姨妈现在还在印尼,我的哥哥和妹妹都去看望过她;姨妈去年还到桂林来看望我年迈的母亲,毕竟血浓于水啊!”黄世铮还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实在太忙,他前些年就想去印尼看望亲人,但又被组织派往非洲参加中国援外医疗队。“在非洲工作期间,我深感祖国的强大。等到闲暇时,我一定要去我的出生地印尼巨港市走一走、看一看,还要捎上当年回国时的那只牛皮箱和被母亲一直珍藏至今的那张旧船票。现在,习主席同苏西洛总统一道宣布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相信两国关系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让包括印尼在内的东盟各国与中国往来更频繁了。来自印尼雅加达的广西师范大学留学生彭爱加就是其中的一位。小彭告诉记者,她在进入广西师大之前,在南宁学习了一年汉语。“我在师大读本科已经两年了。在桂林生活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老师很关心我们。印尼留学生有100多人。衷心希望我们两个国家保持友好合作,促进双方发展。”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个友好使者,架起了一座座友谊桥梁,打开了一扇扇心灵之窗,两国人民友谊才得以穿过历史长河、跨越浩瀚大海,历久弥坚,历久弥新。中国和印尼两国有16亿人口,只要我们两国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就将汇聚起世界1/4人口的巨大力量,就可以创造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中国人民和印尼人民要携手努力,共同谱写两国关系发展的崭新篇章,开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共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桂林日报》:桂林漓江见证中国印尼友好交往

        10月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阐述中国对进一步促进中印尼关系和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构想,以及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到:“我想起了苏西洛总统创作的一首歌,名字叫《宁静》。那是2006年10月,苏西洛总统来到中国广西出席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会议间隙,他在漓江上产生了创作灵感,提笔写下了一首优美的歌词:‘快乐的日子,在生命中不断循环,我与伙伴,共同度过那美好时光。’苏西洛总统在中国的山水之间触景生情,想起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家乡,说明我们两国人民是心相通、情相近的。”

        习近平主席的演讲通过电视和网络对外直播,在桂林更是引发强烈反响。美丽的桂林漓江见证了中国与印尼的友好交往,国际旅游名城桂林更是成为印尼人民了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在桂林青山秀水间,中国与印尼之间友好睦邻的佳话正在不断上演。

        苏西洛总统在桂林漓江留下美好回忆

        2006年10月,苏西洛总统来到桂林进行友好访问时,正是桂林秋高气爽,金桂飘香的好时节。在漓江游船上,苏西洛总统深深陶醉于漓江的美景,触景生情,产生了创作灵感,创作了那首名为《宁静》的歌曲,表达的也是愉快的心情,以及朋友之间一种真挚、朴素的感情。

        美丽的桂林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曾接待过许多外国元首。

        苏西洛总统游览漓江时,桂林漓江游船公司精心安排了最好的游船,为他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展现了桂林人民的热情好客。桂林漓江游船公司负责人钟丽琴说:“秀美的漓江,就是一条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把我们与东盟国家的友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当钟丽琴得知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深情回忆了苏西洛总统的桂林之行时,她感到非常激动与自豪。“漓江不仅是桂林的漓江,也是中国的漓江、世界的漓江。今后我们要更加努力,把桂林的美、漓江的美通过我们的游船和服务,更加全面地展示在中外游客面前。”

        苏西洛总统访问桂林时,除了游览漓江,还参观了芦笛岩。王晨臣就是当时为苏西洛总统讲解的导游员之一。今年“十一”国庆黄金周,她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为中外游客讲解芦笛岩美景。当得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的演讲内容时,她备感振奋,向游客介绍家乡美景时更加自豪。“我期待着有一天,苏西洛总统能够再次来到桂林,我会在接待时告诉他,桂林的旅游在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山水资源仍保护得很好。我们欢迎印尼游客朋友,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都能来到我们桂林,来到我们芦笛岩游览,我们将以更优质的服务来接待他们。”

        桂林城市见证中印尼两国友好交往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印尼关系保持良好,两国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桂林与印尼的交流与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在旅游、经贸、教育、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地人民的关系也越来越友好。9月13日,印尼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亚礼特一行专门来桂林访问,希望拓展印尼和桂林在经贸、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在桂林市人民医院五官科工作的黄世铮主任是印尼归侨,3岁时他随父母从印尼归国,随后一直生活在桂林。虽然回国50多年了,他一直没有机会再到印尼走走看看,但一家人与留在印尼的亲戚一直保持着联系,每到节假日都会通过电话互相问候。“前年已是80岁高龄的老母亲在家人的陪同下,还去了印尼走亲访友咧。”黄世铮说,他们一家人在桂林生活得很幸福,如今,他通过自己的医术,正在为桂林人的健康尽心尽力作奉献。

        归国几十年来,黄世铮一家非常关注中印尼两国关系的发展。10月3日在新闻中了解到习近平主席此次东南亚之行第一站是印尼,并称这是一次传承友好关系之旅、规划合作之旅时,黄世铮说,正如习主席提到的,“中国和印尼隔海相望,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作为印尼归侨,他们更希望两国关系越来越好,两国人民安居乐业。

        “奶奶是华人,以前只是通过奶奶和媒体、影视了解中国的点点滴滴,现在特别高兴能学习生活在这里。”从印尼来桂林留学的广西师范大学学生彭爱加,已在桂林接受了2年的中文教育,普通话说得已是字正腔圆。彭爱加介绍,近年来,从印尼来桂林留学的学生规模持续扩大,仅广西师大现在就有100多名来自印尼的留学生,而且大家留学目的也从参加语言培训转为攻读学位,国际贸易、汉语言文学等成为热门专业。“桂林不仅山水秀美,而且文化深厚,是不少印尼学生留学的首选地。”

        提起桂林,彭爱加说她已经喜欢上了这座城市,这里的人勤劳善良,热情友好。她非常珍惜来桂林学习的宝贵机会,希望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促进中印尼友好的才能,搭建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桂林成为印尼人民了解中国的一扇重要窗口

        习近平主席在印尼的演讲提及桂林、赞誉漓江,为之振奋的不仅是桂林人民,还有慕名而来游览桂林的中外游客。10月3日正值国庆黄金周,当天有1.38万人次的中外游客乘游船畅游了漓江。国庆黄金周前3天,共有3万多游客欣赏了如诗如画的漓江美景。

        来自湖北的游客石先生站在游船甲板上,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兴奋地说:“听说印尼总统苏西洛在桂林漓江的游船上即兴写了一首歌。今天在桂林漓江游览,也让我有了一种想写歌、想唱歌的冲动,我感觉桂林的山水确实太美了。”北京游客平先生也说:“今天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发表的演讲,提到了桂林漓江。恰好我今天也在美丽的桂林漓江上游览,感到十分幸运和高兴,桂林山水确实是甲天下。”

        包括印尼在内的东南亚市场,一直是桂林入境旅游接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通过到东南亚国家搞旅游促销积极推介、鼓励包机直航、扶持培育市场等多种方式,不断开拓东南亚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市旅游部门负责人介绍,桂林在印尼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直很高。近年来,我市每年印尼游客接待量保持在4万人次左右,许多印尼游客来到中国首站都会选择桂林。

         印尼游客接待量位居前列的广桂国旅负责人介绍说,印尼游客来桂林最喜欢的就是游览漓江、看大熊猫、游“两江四湖”和观看《印象·刘三姐》等。许多印尼游客来桂林后,对桂林美景恋恋不舍,隔段时间还会再来。有一次,一位印尼游客在桂林游览期间旧疾复发被送往医院,桂林的医务人员对他精心治疗,接待他团队的旅行社工作人员和导游每天都来探望,并帮他联系家人,办理各种手续,让他非常感动。后来,他带着家人又多次来到桂林,与桂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市旅游部门负责人表示,桂林已成为中国与印尼友好交往的一条美丽纽带。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我市将继续努力开拓印尼市场,不断改善两地的交通条件,加大旅游促销力度,让更多印尼人民了解桂林的美丽,感受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

 

报道链接:

http://www.gxrb.com.cn/html/2013-10/04/node_5.htm

http://epaper.guilinlife.com/glrb/html/2013-10/04/content_1529606.htm


 


    作    者: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广西日报报道截图

广西日报报道截图

,

桂林日报报道截图

桂林日报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