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媒体师大

正文字体:

《广西日报》关注报道我校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博士团队“把脉”乡村企业,赋能产线智造升级



来源: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作者: 日期:2025-11-09 点击:14

11月6日,《广西日报》关注报道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博士团队深入桂林市资源县康泰肉联食品有限公司,为企业产线升级和智能化改造“问诊把脉”的创新实践。团队精准聚焦企业自动化程度不足、故障率偏高等产业痛点,派出由 5 名博士(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 4 人)、2 名行业高级工程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涵盖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等领域。专家们深入屠宰车间实地调研,计划引入 AI 视觉识别技术实现猪肉品质自动分级,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同时开发全流程溯源系统。这些技术应用后,预计将生产效率提升 30%,故障率降低 50%。这一探索是高校发挥学科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典范,不仅破解了企业技术瓶颈,还通过“技术—产业—人才” 的链式传导,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科技与智力动能。


现将报道转载分享。

 广西师范大学博士团队赋能乡村产业升级

近日,桂林市资源县金山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的积极协调下,迎来了一支“硬核” 技术团队——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智能制造专业专家团队,他们深入资源县康泰肉联食品有限公司,为企业产线升级和智能化改造“问诊把脉”。


这是高校发挥学科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创新探索。


科技赋能破解产业痛点

作为粤桂帮扶基金重点扶持的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康泰肉联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量已达20万头,二期项目建成后产能将跃升至50万头,预计年产值突破2.6亿元,带动周边近百名村民稳定就业。但当前屠宰流程仍依赖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不足导致故障率偏高,成为制约产能释放的关键瓶颈。


广西师范大学此次派出由5名博士(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4人),2名行业高级工程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涵盖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等领域。专家们深入屠宰车间实地调研,针对生猪脱毛、分割、冷链运输等环节提出系统性改造方案。


 

团队参观屠宰场


“我们计划引入AI视觉识别技术实现猪肉品质自动分级,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同时开发全流程溯源系统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团队负责人王日俊博士介绍,这些技术预计可将生产效率提升30%,故障率降低50%。


政校企协同激活发展动能

此次合作是广西师范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的又一务实举措。早在今年5月,学校副校长宋树祥率队调研康泰肉联时就提出“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 的发展思路,并计划组建跨学科攻关团队对接企业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康泰肉联同步推进的冷链物流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与高校技术改造形成协同效应。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屠宰、加工、冷藏、运输全链条智能化管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助力资源县打造桂北肉类加工产业集群。


乡村振兴注入智力活水

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学科 + 产业+ 人才” 模式,先后在资源县开展百香果种植技术改良、中药材加工设备研发等产学研项目,多项成果入选教育部精准帮扶典型案例。

 

企业座谈会现场


此次与康泰肉联的合作,正是学校“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的生动写照。


以智变促质变,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从传统屠宰到智能加工,康泰肉联的转型之路折射出广西农业现代化的深刻变革。高校科研团队的介入,不仅破解了企业技术瓶颈,更通过“技术—产业—人才” 的链式传导,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报道链接:

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86266649316900864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