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正文字体:

【三尺讲台展风采 教学竞赛求卓越】熊琴:用心教书 踏实育人——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来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作者: 日期:2021-11-03 点击:723

【编者按】教师是从事本科教学的主力军,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关系着高校本科教学的质量,关系着高等教育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关键,是贯彻落实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各类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已经成为激励高校教师潜心教学、精心育人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这个平台上,我校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优秀教师代表。学校特推出各类教师教学竞赛获奖教师风采展,敬请关注。

 

用心教书 踏实育人——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记第八届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熊琴

 

教学感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与育人犹如一对孪生姐妹,密不可分。教书是育人的前提,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教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好的教师不能只做知识传授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实现“经师”与“人师”的合一。

 

熊琴,女,广西桂林人,法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主讲课程为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硕士生《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等。主讲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获自治区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曾获第八届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组)二等奖、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暨“精彩一课”(青年组)一等奖、广西高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课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一等奖。获广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入选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第一期骨干教师)。

 

时光荏苒,今年是熊琴老师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的第八个年头。八年的教学经历让她早已褪去了初上讲台时的青涩与紧张,对所教授的课程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在熊老师身上,始终不变的是她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对课堂的敬畏,对学生的关爱。熊老师说,她的博士生导师钟瑞添教授曾说过: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必经的三步曲,第一步是站得住讲台;第二步是站得稳讲台;第三步是要站好讲台。牢记恩师教诲,站好三尺讲台,完成教书育人使命,是熊老师从教以来一直秉持的教学初心与追求。


一、潜心钻研,充实教学内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具备深厚而广博的知识,这是教师最基本的素养。学生或许能够容忍“严师”,却一定不会容忍老师学识浅薄。“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专业课如此,思政课更是如此。在熊老师看来,思政课内容综合且更新速度快。她所教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就涉及哲学、历史学、法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而且与时俱进的特点尤其明显。通常情况下,这学期讲课的内容、案例和素材,到下学期就过时了,需要不断更新、充实,因此,“把每一次课都当作新课来备”是熊老师教学的常态。在备课过程中,为了讲清讲透一个问题,熊老师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有时甚至阅读几十本书。多年下来,在她的电脑里已经形成了涵盖教案、课件、视频资源、图片、案例等在内的容量高达十几G的教学资源库。“这可是我教学的宝贝,从里面可以获取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料,使我的课堂丰富起来、生动起来”,熊老师如是说道。


在精心备课的同时,为了增强课程的思想和理论魅力,熊老师注重理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她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培训班和研讨会,聆听“大师”思想,追踪学科前沿,获取、吸收学术最新成果,运用于教学,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深度。同时她还利用思政课骨干教师支持计划这一平台,参与名师团队,向优秀教师看齐,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打磨自己的教学技能,打造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思政课堂。凭借着对教学的用心,熊老师在省级教学比赛中多次获奖,也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


二、因时而进,深耕教学改革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熊老师最大的教学感受是:讲思政课易,讲好思政课难。难在思政课在学生看来是“要我学”而非“我要学”。熊老师谈到自己在“开学第一课”时所遭遇到的尴尬场景:一位男生站起来向她问道,“老师,我觉得思政课既无趣也无用,我不想上。”这句话深深地戳痛了她的心,也使熊琴老师深刻了解到,如何改变思政课在大学生心中的刻板印象,让他们喜欢上思政课,这是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熊老师认为,当前思政课难上的原因主要在于教育环境和对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今的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追求个性、热衷网络等特点,传统单一的知识讲授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探索推进教学改革。


自2015年始,熊老师尝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融合,探索“互联网+”时代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依托智慧树平台自建网络校本课程,通过发布线上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基本知识点,同时借助网络进行点名签到、随机提问、抢答投票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不仅锻炼、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课堂实时互动。有同学表示:这样的课堂给人很不一样的感觉,让学生们自主式、沉浸式参与其中,逐渐开始喜欢上思政课。


让学生爱上思政课,不仅在形式上“活”起来,更要在内容上“实”起来。为此,熊老师开始尝试和探索“问题导向、专题教学”,即围绕学生关注和困惑的问题进行专题化教学。她说道:“我每学期都会要求学生就教材内容或社会生活提出一个自己最关心最想解决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收集整理起来,形成问题集,设计教学专题,实现从教材到教学的有效转化。”


内容“实”起来、师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是教学改革创新带来的最大变化。以问题为起点,在答疑释惑中搭建起了思政课走入学生心灵的桥梁;以网络为手段,将传统课堂进行技术赋能,拉近思政课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极大释放了思政课在价值塑造、思想引领上的创新潜力。“专题化教学让我受益良多,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解答疑惑、引导思考,我觉得思政课变得有用了”,这是熊琴老师在学生评教系统中见过最多的评价。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显实效。熊老师所在教学团队主讲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获自治区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三、以赛促教,磨砺成长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成才三步曲中的每一步都需要踏踏实实,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参加教学比赛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甚至可以说它是青年教师成才的必修课。回想自己参加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整个心路历程,熊老师坦然说道:“四个字——苦尽甘来。”


备赛的过程是艰苦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赛制内容包含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三个环节,选手需要完成20个课时教学设计,制作20个教学节段PPT,现场抽取教学节段进行课堂展示,最后进行教学反思。这是一个繁琐而浩大的工程,每一项材料的准备都需要全力以赴。熊老师感言到,有好几次都曾想放弃,但心中对教学的热爱、对青春的无悔,支撑着她咬牙坚持下来。三个月的备赛中,熊老师全身心投入,从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件板书、教学反思和语言仪态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和研究。针对试讲中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熊老师与指导老师、教研室同事反复商量,不断打磨,力求做到最好。


参赛的收获是甘甜的。在熊老师看来,参加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张证书、一份荣誉,最大的收获是经历过程、获得成长。经过比赛,熊老师对整门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磨练与提升。尤其是通过比赛,与各高校各学科的青年教师同台竞技,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更加促使她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教学。熊琴老师说:“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她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四、良师益友,做好引路人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好的老师既要成为学生的良师,亦要成为学生的益友。从教八年来,熊老师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始终如一地热爱教学、爱护自己的学生,在教育教学上用深情和爱心关怀学生的成才,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作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导师,熊老师主动掌握并了解学生的需求,“量身定制”成才规划,使学生们明确发展方向。如对于毕业后想工作的学生,她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比赛,提升综合能力。尤其是针对思政专业师范生这一特点,她要求自己指导的学生定期举行试讲练习。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的师范生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实习中表现出色。而对于选择读硕、读博等继续深造的学生,她带领学生们参与自己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启发学生的学术思维和探索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当学生面对一些“成长烦恼”时,熊老师时常会走进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加强与他们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她通过电话、QQ、微信、见面会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解答心中存在的困惑;以自己的人生经历现身说法,与学生畅谈理想人生,帮助学生正确规划人生,少走弯路。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学生们的眼里,熊琴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走上讲台,教书育人。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熊老师将怀抱初心、努力前行,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熊琴老师与她所教授的部分学生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