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我校启动通识教育改革



来源:教务处 作者: 日期:2019-10-09 点击:41473

10月8日晚,我校首场通识教育讲座正式开讲!在雁山校区大学生学术报告厅,我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资深教授唐凌老师为来自16个学院的近300名2019级新生带来了第一场讲座——红军长征中的湘江战役。

  

唐凌教授紧紧围绕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展开的生死之战,通过大量图片展示与精彩的分析讲授,为大学生们再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考验,深入剖析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革命伟大胜利的深层原因,告诉同学们什么是共和国的基石,我们生活在和平发展年代如何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在精彩的讲座后,同学们对发生在桂林的湘江战役有了深入的了解,深受鼓舞,并在交流环节踊跃发言,与唐凌教授展开了热烈的互动。同学们结合讲座内容向唐凌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看法与疑惑。唐凌教授肯定了同学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并针对所提出的抗战时期民族统一战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相关问题一一耐心解答。最后,首场通识教育主题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

 

我校自2003年成立独秀大讲坛以来,广邀社会各界名家精英开坛讲学,在桂林各大高校和桂林的文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同时,2006年我校牵头联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等三所地处桂林市的本科院校申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并获得教育部批准后,整合校内优质资源,推出了以“女大学生素养”“中国传统文化”“桂林山水中的文化印记”“创新的奥秘”“中国―东盟社会历史与现实问题”“历史与科学的交响”“话说桂林”等系列讲座为代表的素质教育文化品牌,涵盖了文化、科技、历史、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为我校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的文化知识,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质。

  

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提高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今年的独秀大讲坛进行改革创新,升级改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通识教育主题讲座。

  

本次通识教育改革,在以往素质教育基础上强化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奠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效交流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通过加强通识教育,培养文理交融、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为了推动通识教育落地实施并进一步推广,从今年5月份开始,学校积极谋划、筹备相关工作。主要工作有:(一)人才培养模式。从2019级开始,在培养方案中专设“独秀大讲坛”2个学分,学生修完该学分才能达到毕业要求。(二)讲座内容。讲座内容涵盖历史哲学与语言文学、经济法律与社会文明、自然科学与信息技术、形势热点与创新创业、艺术体育与生命健康、教师教育与职业发展等六大模块。讲座坚持价值导向与知识导向相融合的原则,凸显通识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独秀大讲坛”面向全校教师征集讲座主题,并鼓励相关学科以系列讲座形式申报,充分体现通识教育的多元化、多选择性特征。(三)讲座时间。面向三个校区的全校本科生开设,每个工作日至少开设一场,实现我校“天天有讲座、人人有选择”的基本目标。(四)活动组织。教务处与团委紧密合作,实现了学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无缝衔接。大学生科协作为讲座具体承办单位,迅速组织起一支学生团队,分工合作,在教务处和团委的指导下承担起文字宣传、会场组织、成果整理、成绩学分核实等工作。(五)参与形式。学生通过关注校园网及微信、微博等相关公众号发布的讲座信息,登录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到梦空间”APP,根据个人学习和发展的需求选择相关讲座。学生听完讲座并提交学习心得后,可根据相关流程申请认定学分。

 

通识教育主题讲座一经推出,受到了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首场讲座250个选课名额在“到梦空间”app开放,仅26秒便被“秒杀”一空。期待通识教育主题讲座越办越好越有活力,形成我校独具特色的本科教育模式。更期待学生素质与能力日趋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更上一层楼!


雁山校区大学生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同学们在认真聆听讲座(大学生通讯社 甘玉媚 云小元 摄)

 


一位同学在互动环节分享自己的观点并提问


同学们与唐凌教授近距离交流

 

全体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