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师生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认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4月9日下午,我校在育才校区国教中心2号楼201报告厅举办“漫谈人工智能:从ChatGPT到DeepSeek”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秦小林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了来自各理工科学院的10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主要负责人主持。
讲座中,秦小林从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切入,系统梳理了从符号逻辑到深度学习的范式演进。他结合ChatGPT的技术架构,详细阐释了生成式大模型的核心原理,指出Transformer架构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实现了语言理解的突破,而海量数据训练使AI从“感知智能”迈向“认知智能”。他强调,这种技术革新正在重构科研创新模式,为教育、医疗等领域带来变革机遇。
在探讨技术突破的同时,秦小林重点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发的DeepSeek智能科研助手。该平台通过集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算法,已实现文献智能解析、实验方案优化等核心功能。针对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秦小林现场展示了生成式工具的操作流程。通过输入实验参数,大模型可自动生成文献综述框架;借助智能体辅助,复杂数据处理效率提升显著。他建议师生建立“人机协同”思维,将AI工具合理应用于课题设计、数据分析等科研环节,但同时需注意验证结果的科学性。
本次讲座为我校师生提供了前沿技术视野,也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科研中的实践应用注入新动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跨学科创新生态,培育兼具技术能力与伦理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智能化时代的科技攻关与社会发展贡献“师大力量”。
学术报告现场(一)
学术报告现场(二)
秦小林研究员作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