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反响热烈!我校干部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时间:2025-03-07浏览:1160

【编者按】3月4日至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广西师范大学干部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的召开,师生们纷纷通过多种方式收看收听开幕盛况,积极关注两会动态,并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经历,热议政府工作报告,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校党委书记贺祖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干货满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广西师范大学将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引领,以学科攀登为牵引,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保障,以提升治理能力为支撑,立足广西,服务东盟,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推进党建与学校各项事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长孙杰远: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谋划了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各项举措,绘就了未来一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图景。我校作为边疆民族地区重点高校,应当紧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扎根八桂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师范大学。一是面对重大科技变化和产业变革,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投身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沿实践,全方位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二是抓住国家加快“双一流”建设机遇,深入实施学科攀登计划,不断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持续提升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三是紧密围绕国家与地方战略需求,提升科研创新方向凝聚度与资源集成度,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有组织攻关创新及应用转化。我们要主动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研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在教育强国、教育强区建设新征程上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


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李宇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必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让思政工作更加贴近青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在今年的学生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生思想动态与成长发展需求,坚持“五心五育”“三全育人”,建立人工智能+“精准化+数字化+实践化”的思政工作模式,形成多主体协同的全员育人格局,构建更富时代感、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思政工作体系,为建设教育强国、构建国内一流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李颖:

作为扎根八桂大地的教育践行者,我们将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战略部署,以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小切口”书写育人“大文章”。我们正以“三个聚焦”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一是聚焦民族地区发展需求,搭建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创新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其次,聚焦于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加强与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等战略项目的合作,实施“双导师+项目制”的育人模式,确保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最后,我们聚焦于教育数字化变革,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打造AI赋能的学术共同体,并加强数据科学、智能算法等交叉学科课程的建设,以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复合型人才。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历史节点,我们将以“教育强国、师大有为”的担当,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壮美广西建设中淬炼育人本色,让每一粒学术种子都绽放出服务国家战略的绚丽之花!


研究生院院长马焕灵:

全国两会的召开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为新时代教育发展锚定了航向。作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我倍感振奋,更觉责任重大。近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破五唯”为突破口深化评价体系改革,通过专业学位扩招、分类培养机制优化、产教协同平台建设等举措,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度融入国家战略需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纲要》明确“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为研究生教育质效双升指明方向。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引领,聚焦三个实践:一是推动研究生课程体系向“前沿性、交叉性、实践性”迭代升级,强化数智赋能;二是深化项目制培养,依托国家实验室、头部企业共建联合平台,让学生在“真问题”中锤炼创新能力;三是完善“长周期、多元化”评价机制,破除论文至上桎梏,激励原创性成果产出。教育强国建设需积跬步以至千里。我们将以“育人模式创新”为小切口,为造就更多“顶天立地”的战略人才贡献力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教务处处长魏代会:

全国两会的顺利召开令人倍感振奋,也让我们对未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精神,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构建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为主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创新“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模式为动能,抢抓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机遇,用数智技术赋能本科教育教学。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创新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共同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师大力量。


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肖志勇:

通过深入学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支撑学科创新发展中的战略作用。近年来,我们围绕"大国资"管理体系建设,推动资产管理效能持续提升。下一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决策部署,不断加强“优化资源配置、助力学科攀登”工作举措,优先保障学校重点科研平台、新兴交叉学科及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需求,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邓志平: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将有利于打破学段壁垒,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育人体系。下一步,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将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强化学生家国情怀与创新意识;奋力实现党建工作在开新局中体现高度、在应变局中展现担当、在稳大局中发挥作用;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问卷,努力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学院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学校早日建设成为国际知名、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富元: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是把握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战略脉搏的政治担当。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这要求我们以系统思维破除学段壁垒,主动融入一体化格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全国重点马院平台,牵头构建跨学段思政课教师协同教研机制,以系统性思维破解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分段式”难题,既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火炬手”,又做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机衔接的“铺路人”,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马院力量!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蒋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这为下一阶段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二级学院党委书记,我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在今后工作中,将组织学院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狠抓学科建设,落实学科攀登计划,以实际行动为助推学校国内一流大学建设贡献政管力量。


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叶蓓蓓: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均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为教师教育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校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范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优秀教师。未来,我们将以“高质量、抓改革、惠民生、强信心”的政府工作报告核心精神为指引,积极探索新时代教师培养模式,注重职前职后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专业素养提升和实践能力培养,努力为基层教育输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教师,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胡君辉: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务实奋进、鼓舞人心。报告中提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再次为高等教育和基础研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物理学院将抢抓机遇,紧扣学校“全面推进和深入实施新时代学校‘1248’总体发展战略”的规划部署, 持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完善“学院-学科-团队”学科管理模式和“学院-教研室-教师”教学管理模式,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优化、增强学科队伍和平台建设,强化有组织教学科研,推动高质量标志性成果产出,加快专业学科内涵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化学与药学学院党委书记农智杰:

全国两会绘就的教育发展蓝图,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注入了强劲动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战略部署,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顶层设计同频共振。化学与药学学院以党建引领发展,将立德树人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深度融合,持续以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为战略支点,构建“学科引领、创新驱动、服务社会”的发展格局,以实干精神为落实国家战略、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聚焦学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深化科教融汇、产教协同,推动前沿研究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优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机制,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强化人才培养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培育兼具科研素养与产业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形成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良性互动,为科技自立自强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唐振军: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学院将积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推进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持续打造好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融合发展,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应用作用,培养一大批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输送人工智能人才。


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向先孟: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学院党委负责人,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体育与健康学院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锚定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目标,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引领体育课程思政创新,构建“大体育”思政育人格局‌;深化体教融合机制创新,实施“教学-训练-竞赛-服务”一体化培养模式;强化体育学科与科技融合,推动运动人体科学、健康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研究;服务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实现体育事业的全民普及与提升。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蒙志明: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人工智能+’战略”,强调“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重强调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一线工作者,我们要深刻理解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在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场景不断创新的时代,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实践,从创新思维、方法、水平、精神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推动师生科研成果转化孵化,创造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国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师大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荫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作为一名自治区科技特派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扶农助农、服务乡村、服务地方经济的道路上,我将持续发力,深入开展南酸枣矮化栽培技术研究,积极推广油茶、金花茶高效栽培等先进技术和“短平快”产业。我将以实干为笔,以田野为卷,将科技成果应用到乡村振兴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常诗悦:

细读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阐述,让我对共青团工作有了更深体悟。面向“十五五”,作为脚踩八桂大地的高校基层团干部和辅导员,深感使命如磐。我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重要部署,结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激发青年创新动能”等部署,做好党的理论、政策传递的“扩音器”,更要成为助力青年学子全面成长的“育苗人”,引领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国家战略。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姚茵渟: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我充分感受到了2024年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从国家奖助学金的提标扩面,到助学贷款的提额降息,再到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都体现了党和政府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拳拳之心,也对于新时代的教育使命与自身职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我们要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深化思政教育创新,将两会热点、科技前沿等鲜活素材融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行数字化、个性化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用互联网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辅导员黄艺璇:

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站在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的新起点,作为高校辅导员,我将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深度融合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实际行动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美术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潘冬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作为美术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我将以“校史中的艺术精神”为主题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将文化自信深植于他们的专业认知中。同时,紧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崭新机遇,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大局紧密结合,通过艺术创作生动讲述中国故事。将“科教兴国”理念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创作与文化传承相融合,为树立文化自信和科技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辅导员黄倩: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令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备受鼓舞。来自各地区各领域各界别的代表委员,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建言献策,将推动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辅导员,深感责任重大,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落实广西“青年实干家”计划,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观,在专业研究中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努力奋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蒙科宇: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我聆听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发展的部署,深感振奋。“巩固‘双减’成果”“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等论述,让我回想起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得益于师大的悉心培养,我不仅深入理解了这些教育政策的内涵,更在实践中将所学所思带入了中学课堂。在校期间,我参加了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00后”,我将继续发扬“以文化人,经世致用”的文学精神,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课程思政形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王语嫣:

2025年全国两会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我深切体会到这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大部署。在参与“大思政课”的学习实践中,我们通过跨学段集体备课,探索小学情感启蒙、中学素养培育、大学理论深化的递进式育人规律;面对教育数字化趋势,学科教师尝试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发“红色家书沉浸式课堂”,引导我们在具象体验中感悟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高校师范生,未来我将积极参与中小学思政课案例库建设,为构建循序渐进、同向同行的思政育人体系贡献青春力量。


环境与资源学院 2021级环境工程专业唐文丽:

作为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我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深刻感受到国家在推动绿色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国方面的决心与行动。未来,我将继续深耕环保领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发展。同时,我也将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建设教育强国和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青年一代必将肩负起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