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刊发我校党委副书记旷永青署名文章:推动高校理论微课走“新”入心

时间:2024-11-21浏览:10

11月21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我校党委副书记旷永青署名文章《推动高校理论微课走“新”入心》,强调理论微课要保持生机活力,真正走“新”入心,必须树立“大思政课”意识,努力在工作机制、内容设计、方式载体、平台阵地、队伍建设等方面改革创新。


现将全文转载分享。


推动高校理论微课走“新”入心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切口小、短小精悍的理论微课具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特点,符合“微时代”信息传播规律。高校开展理论微课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加强青年理论武装的重要教育形式,是理论宣讲与“大思政课”的有机结合和创新探索,对于促进师生在理论学习中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理论微课要保持生机活力,真正走“新”入心,必须树立“大思政课”意识,努力在工作机制、内容设计、方式载体、平台阵地、队伍建设等方面改革创新。


健全工作机制,推动理论微课走深走实。理论微课宣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必须更新思想观念,树立上下“一盘棋”思想,将青年理论宣讲与“大思政课”相结合。高校党委要加强对青年理论宣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组建由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骨干组成的理论宣讲工作小组,形成党委高位推动、部门协同实施的组织保障体系。要加强宣讲团建设条件保障,拨付专项经费,设立宣讲团工作室,便于宣讲团成员集中备课、研讨、交流。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确保理论微课宣讲高效、有序、有效进行,着力打造理论学习特色品牌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优化内容设计,提升理论微课思想深度。理论微课宣讲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创新形式,也是高校“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宣讲者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国家战略、形势政策、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强国建设等,深入社区教室、文化阵地、红色基地开展接地气、有温度的微宣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通过有效的理论宣讲,可以将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师生。理论微课宣讲既要把握宣讲的高度、深度,也要把握宣讲的温度、力度。这就要求宣讲者要在宣讲的通俗化、互动化、大众化上下功夫,用青年学生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形式宣讲,让“有意义”的理论变得“有意思”,让“有高度”的宣讲变得“有温度”。要从青年学生的需求出发,加强对理论微课宣讲模式的研究和创新,做好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选题,带着感情去调研,带着问题找答案,做到“身入”基层,“心到”基层,把握师生思想脉搏、回应师生所急所盼。宣讲者必须熟练掌握宣讲内容,驾驭宣讲重点难点,理解宣讲中核心观点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将国际比较、中国实际和政治理论巧妙结合,贯穿社会时政热点和师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师生群众解疑释惑。


丰富方式载体,解答青年思想困惑。理论微课要想讲出好效果,既要有好的选题内容,又要创新方式载体。要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宣讲形式和载体,遴选一批主题鲜明、内容精彩、情节生动的鲜活故事,运用短视频、微电影等手段,制作推出一批形式新颖、感染力强的融媒体产品,通过校园新媒体矩阵广泛传播,形成校内外蓬勃开展、青年踊跃参与的生动局面。要密切关注时事热点,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的宣讲契机,有的放矢开展理论微课宣讲活动。如在迎新车上、学生社区开展入学教育微宣讲,在军训场上开展国防教育微宣讲,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宣讲,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开展“国旗下的微宣讲”,在毕业季开展“老师寄语”微宣讲,等等。要创新宣讲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宣讲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善用网络社交媒体开展微宣讲,为师生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学习维度和交流空间,让党的创新理论沿着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


拓展平台阵地,激发学生情感共鸣。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理论微课宣讲的本质在于传“道”,其成效如何,最终要看能否走进学生的心里、激发深切的情感共鸣。要鼓励宣讲团成员走出校园,深入田间地头、乡村振兴一线,深入博物馆、革命文化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所实地调研,体察国情社情民情,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在“红色走读”中开展微宣讲活动。高校要主动加强与地方文明实践中心的沟通联系,支持宣讲团成员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与基层群众一起说变化、谈发展、知敬畏、明礼仪、重孝道、树新风。要知晓师生群众到底想听什么、期待什么样的宣讲,不断拓展语境,多结合一些本土特色,多引用一些身边案例,多融入一些俚语俗语。引导宣讲团成员多用青年话语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将“书面语”讲成“知心话”,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拉近与师生群众的距离,产生共情共识,从而达到入脑入心的宣讲效果。


抓好队伍建设,增强理论微课宣讲活力。建好理论微课宣讲团,绝非一日之功,核心问题是要解决谁来建、如何建的问题。要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理论宣讲队伍,严格宣讲团成员选拔,从学校党政干部、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思政课教师骨干、学生辅导员以及学生骨干中遴选宣讲团成员。要做好宣讲队伍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担任指导顾问,指导把关微课内容、传授宣讲技巧。宣讲团成员要努力做到“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努力把微课宣讲建设成为理论宣讲的平台、通识教育的课堂、风貌展示的舞台,带动更多人去学习、传播、践行党的创新理论。要建立荣誉激励机制,定期聘任宣讲团成员,举办聘任仪式、颁发聘书,从备课研讨、宣讲、听众评价等方面设定量化指标定期考核,综合运用考核结果,让最优秀的人讲最精彩的故事。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开展理论微课宣讲,传播的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凝聚的是青春的智慧和力量。高校肩负着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充分认识理论微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逻辑,不断完善宣讲措施,推动宣讲路径创新,激发广大青年理论宣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领更多青年成为“学”的主角、“讲”的主力、“听”的主体,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21日第5版)

报道链接:https://share.app3.jyb.cn/paper_d/17cf29a7844d565a26e7e4888a5fee22?from=UC92azc3djZYbnBlb2NaNkRvdVR4VXE4cnVKWjgwYlBwZDNyS2tjQk9vS1NjVEFSM0FEbU9FOGZlUVpQWWtr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