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广西日报】整版聚焦!广西师大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时代新篇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2-08-16 点击:1157

8月16日,《广西日报》“踔厉奋发新时代 笃行不怠向未来——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风采展示版”专刊整版聚焦我校90年办学历程中的红色校史与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情况,以《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时代新篇》《寻根铸魂 感恩奋进——广西师范大学“重走西迁办学路”综述》《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赋能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为题刊发三篇报道,深度报道广西师范大学在三江丹洲、贵州福泉举行“2022年处级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专题培训班,重温学校西迁办学的宝贵精神,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路上再启新征程。


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时代新篇

广西师范大学校长 贺祖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回顾90年办学历程中的红色校史,鼓舞学校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谱写时代华章,今年7月,广西师范大学在三江丹洲、贵州福泉举行2022年处级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专题培训班,重温学校西迁办学的宝贵精神,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路上再启新征程。


迁徙办学 教育救国的必然选择


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国高等教育遭受空前劫难。中国抗战前有108所高校,仅从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至1938年年底,就有91所高校遭受日军轰炸,其中25所高校被迫停办。教育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根本,为保存火种,许多高校不得不迁徙。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南开大学3校南迁,合组长沙临时大学,后因战局发展再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多次迁移西部地区。抗战时期,高校内迁规模巨大、任务繁重、工作艰辛、损失严重,不少师生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抗战时期的高校西迁办学,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在遭外敌严重侵扰之下仍然弦歌不断,写下了我国教育史上的辉煌篇章。


广西师范大学前身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是当时全国6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在时任院长曾作忠、教务主任林砺儒等带领下,校风学风民主进步,知名学者云集,聘请了谢厚藩、汪泽楷、穆木天、欧阳予倩、张毕来、谭丕模等大批专家教授来校授课。1944年,日本侵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1944年6月桂林大疏散,为保存教育文脉,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奉命撤离桂林,先后迁徙到三江丹洲、贵州平越办学,直到1946年1月才回到桂林复学。在民族危难之时,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的西迁也是教育救国的必然选择,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学校书写了一篇壮丽的西迁华章。


薪火相传 抗日救亡的历史意义


高校在抗日烽火岁月中迁徙办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是为中华民族保存火种。为了保存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火种,高校不得不作出迁徙办学之计,并在迁徙办学路上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西迁高校虽然诸多图书资料、仪器设备遭日寇轰炸、抢劫,损失惨重,但学校仍然坚持不停教、不停学,培养了人才,保存了中华教育的火种,为日后恢复中国高教事业、延续中华学脉保存了有生力量。


二是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和民主运动。国立桂林师范学院迁徙贵州平越,学校在迁徙中艰苦办学的同时,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号召,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办学不忘抗战,读书不忘救国,不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民主运动。


三是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磨炼了师生的品质意志。校舍简陋、设备不足、生活艰苦、空袭频频,是抗战时期高校迁徙办学面临的普遍问题。师生面对困难,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不忘本业,心系国家。颠沛流离的生活,磨炼了师生刻苦耐劳、果敢敏锐的品格,培养了团结、民主、自治、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正如时任国立桂林师范学院院长曾作忠总结的“敌人来袭,长途奔逃,教师视学生如子弟,学生敬教师如父兄,鼓励扶掖。”


爱国强国 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


一是党的领导始终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许多中共党员组织师生迁徙,积极参与教学,保存教育火种。我国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坚强领导。


二是爱国主义始终是办好教育的鲜明底色。各迁徙高校身处民族危亡的艰难环境,师生高扬爱国旗帜,秉持知识分子“兴教不忘民主和进步”信念,为民族前程共赴国难,也是对当时中国高校师生民族情怀的真实写照。今天,高校更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继承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引导青少年以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强国动力。


三是立德树人始终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任务。各迁徙高校在抗日战争异常艰难的条件下,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储备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肩负起强国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今天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高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抗战时期我国高校迁徙办学,在遭外敌严重侵扰之下仍然弦歌不断,继承了光荣教育传统,为中国革命、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迁徙办学过程中形成的那种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致敬。



寻根铸魂 感恩奋进

——广西师范大学“重走西迁办学路”综述

张婷婷 佀晨墨


回望广西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有这样一段艰苦的岁月:1944年6月,日本侵略者逼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前身国立桂林师范学院从桂林疏迁到三江丹洲,后迁至贵州平越(今贵州福泉)办学。1946年1月,学校迁回桂林。战乱波折期间,学校始终在枪林弹雨中坚守办学初心。


今年,是广西师范大学建校90周年。这所九秩名校把从红色校史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加快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和幸福美好师大的务实举措,让红色基因流淌在新时代师大人前行的征程中。


寻根 重走西迁办学路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丹洲办学旧址”揭牌现场。 佀晨墨/摄


2021年7月23日,广西师范大学开展“重走西迁路,再启新征程”——红色校史寻访社会实践活动,从桂林到三江丹洲再到贵州福泉,重走抗战时学校西迁之路,追忆前辈的光辉事迹。一年后,2022年7月14日至19日,广西师范大学2022年处级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专题培训班再次踏上“西迁办学路”,办学旧址分别在三江丹洲、贵州福泉揭牌,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史料记载“校址借用原来省立柳庆师范学校的旧址,校舍都是破庙改成的”“未确定遗址”。在第一次探访三江丹洲时,经过现场考证和对应三江县志查实,丹洲书院就是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在丹洲的办学旧址。“此次‘国立桂林师范学院丹洲办学旧址’揭牌意义重大,不仅确定了我校的办学旧址,同时为丹洲书院的文化历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彰显我校和当地父老乡亲绵延不绝、血浓于水的校地深情。”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感慨道。


在贵州福泉,当年的办学旧址已被全部拆除,并在旧址基础上新建了一所孔庙,对此,确认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平越办学旧址”并揭牌。“早在1945年,我校就与平越结下深厚的缘分。平越是我校前身国立桂林师范学院西迁办学之路上最重要的驻地。”贺祖斌深情说道。


寻根铸魂,重温初心。从抗战西迁到重建校园,从乡村学堂到智慧教室,一代代师大人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先锋,谱写了新时代的育人赞歌。


感恩 接续奋斗 坚守教师教育使命


“福泉,是一座对广西师大人有莫大恩情的城市。福泉人民对我们的无私帮助,我们始终难以忘怀。”“如果没有勤劳善良、勇敢顽强的福泉父老乡亲收留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师生,就没有21世纪广西师范大学的辉煌。”这是在探访福泉的过程中,广西师大人对福泉人民由内而外的真情流露。


广西师范大学处级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专题培训班在贵州福泉举办。王 董/摄


2022年7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2022年处级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专题培训班在福泉开班。开班仪式上,广西师范大学与福泉市人民政府签订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福泉中学签订合作协议。学校增设3个基础教育类型的全国西部计划项目岗位,用于福泉中学的支教。同时,支持100万元启动福泉市“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计划培训项目”。

广西师范大学与福泉市人民政府签订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佀晨墨/摄


同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资助建设的“独秀书房·福泉店”奠基仪式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金山生态体育公园举行,双方将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将其打造成为福泉市文化地标和黔东南文化名片。

“独秀书房·福泉店”奠基仪式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金山生态体育公园举行。 佀晨墨/摄


回望70多年前,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师生们自发宣传抗日,呼唤民主,凝聚革命力量。从广西到贵州,师生们在战火中坚持教学、科研,传播科学的“火种”,唱响“文化觉醒、教育强国”的辽阔壮歌。


今天,一代代广西师大人扎根八桂,坚守教师教育的使命与担当,为广西教师教育发展砥砺奋斗、勇毅前行。建校90年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在广西教师教育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祖国西南地区具有辐射作用,已为广西乃至全国培养了40多万名教师和各类专业人才。



奋进 传承历史 开创美好未来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重走西迁办学路”就是重温广西师范大学红色校史,从先辈无私奉献、团结一致、勇于担当、勇于斗争的光辉事迹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202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要“支持广西师范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大学”,从促进我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战略高度赋予了广西师范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历史使命。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学校的定位要求,也是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


广西师范大学讲好讲深自身红色故事,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青年学生日常教育活动中。2021年6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原创红色校史剧《育才赞歌》首次展演。红色校史剧以学校历史发展为主线,聚焦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通过沉浸式舞台生动演绎了一代代广西师大人追寻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的故事。


广西师范大学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办学特色,加快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卓越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平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扎实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本科、一流师资和一流文化建设,全力推进改革创新,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省部共建高校、全国文明校园、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广西师范大学用行动交出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西迁办学的历史回响激荡耳边,这抹鲜红的底色已深深烙印在广西师大人前行的征程中。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幸福美好师大,昂首阔步向高水平大学建设迈进,广西师大正笃定前行。


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赋能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


学员感受


7月,2022年广西师范大学处级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专题培训班在贵州福泉举办。参训学员纷纷表示,重走抗战时学校的西迁办学路,更加清晰地领悟蕴含在学校红色基因中的奋进向上的精神力量,更加坚定坚守初心使命、强化担当实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赵铁(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既要“寻根”,还要“感恩”,更要“奋进”


 我校即将迎来建校90周年。在这样特殊背景下举办处级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专题培训班,一是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健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常学常新、常学常悟、常学常得;二是深入挖掘和总结学校90年办学历程和宝贵经验,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师范根脉,激励学校党员干部既要“寻根”,还要“感恩”,更要“奋进”,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国内高水平大学和新时代幸福美好师大建设新征程上重整行装再出发;三是学校依托首批广西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和首批广西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支持贵州福泉实施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计划培训项目,面向福泉市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培训服务,回报福泉人民,助力福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沈星灿(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院长)

引导青年把“自我”融入“大我”


 重走西迁办学路是探寻广西师范大学的寻根之旅:一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守教育救国。高校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厚植爱国情怀,激发强国动力;二是发扬乐观积极、团结奋进的优良传统。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需引导青年把“自我”融入“大我”,把个人价值融入国家民族命运,凝聚起为国奋斗的磅礴精神力量;三是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合格人才。


汤文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

饮水思源,展现教育者的“身教”理念


 这次培训意义重大:一是校史上首次对西迁办学历史做了深入的挖掘和梳理;二是对西迁办学期间前辈的历史功绩做了充分的肯定;三是对西迁办学史料的整理,具有教育史学意义上的系统价值。我校的研究有效地结合了建校90周年校庆计划,以及干部教育培训的具体实践,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四是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回馈平越。作为教育从业者,作为师范大学,师大人以饮水思源的方式,展现教育者的“身教”理念。


张亮亮(广西师范大学团委书记)

从红色校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从广西到贵州,爱国师生们在战火中坚持教学科研,坚持传播“火种”,谱写了文化抗战、教育抗战的壮歌。作为新时代广西师范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者,我们要从红色校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主动担当自觉,增强工作本领;我们要进一步聚焦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积极回应团员青年关切,切实带领学校共青团工作奋发有为。


报道截图:

报道链接:

https://gxrb.gxrb.com.cn/?name=gxrb&date=2022-08-16&code=006&xuhao=6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