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教学科研

正文字体:

面向东盟留学生的“刘三姐歌谣”传承与跨文化交流项目在广西师范大学正式启动



来源:教育学部 作者:文源|杨丽萍、李琪然 图源|邱国庆、广西师范大学“刘三姐歌谣”传承与跨文化交流项目 审核|钟彬韵、黄旭科、苏宝 校对|李琪然、刘晓艳、杨丽萍 日期:2025-11-17 点击:36

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的“面向东盟留学生的‘刘三姐歌谣’传承与跨文化交流”项目启动仪式在育才校区举行。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等单位相关领导、民俗学专家,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华侨学校三校两地的东盟留学生代表齐聚一堂,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启这场跨越国界的“刘三姐歌谣”文化交流盛宴。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负责人在启动致辞中表示,“刘三姐歌谣”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壮乡文化的璀璨瑰宝,更是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的天然纽带。基金会将全力支持,让非遗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项目主持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杨丽萍教授,阐述了文化项目的初衷与对留学生的殷切期望。她提到,选择“刘三姐歌谣”作为文化交流桥梁,源于20世纪60年代电影《刘三姐》在东盟各国广泛传播,在中国与东盟人民心中埋下文化共鸣的种子。她期待留学生成为“文化记忆的唤醒者、情感共鸣的联结者、文化交融的创造者”,用歌声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


赠书环节中,与会嘉宾向留学生代表赠予由杨丽萍、覃德清教授编著的《中国文化教程》。该书不仅为学习者系统了解中国文化提供清晰的“认知地图”,还是友谊的见证,为后续深入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陆晓芹教授带来“唱山歌 学中文”专题讲座,通过歌词拆解、山歌演唱、中英双语注释等多种方式展开互动教学,解码“刘三姐歌谣”文化。为留学生呈现了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文化盛宴。留学生们积极参与,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完成了一次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此次活动,不仅为东盟留学生搭建了了解中国“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平台,更响应“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倡议,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注入新动能。未来,刘三姐的歌声将持续跨越山海,成为连接广西与东盟的文化信使,让中外友谊在传唱中愈发深厚。



赠书仪式现场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陆晓芹教授讲座

留学生参会现场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