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学科攀登计划】【人民网】关注报道我校设计学院聚“艺”赋能高质量学科发展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5-11-14 点击:10

11月13日,【人民网】关注报道我校设计学院聚“艺”赋能高质量学科发展。我校设计学院坚守教育初心,紧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地域特色+人才驱动+研创融合”为引擎,走出一条独具韵味的学科攀登之路,用设计力量书写八桂育人新篇,为高校特色化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

 

现将文章转载分享。

 

广西师大设计学院聚“艺”赋能高质量学科发展

 

从民族文化中挖灵感,在学科交叉中破难题,于服务地方中见实效——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坚守教育初心,紧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地域特色+人才驱动+研创融合”为引擎,走出一条独具韵味的学科攀登之路,用设计力量书写八桂育人新篇。

 

布局破圈:构建地域性、特色化学科发展体系

 

立足本土文化,构筑民族设计学理论体系。聚焦西南民族文化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支撑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设计史论体系建设。编撰《边疆民族设计历史》《边疆民族设计理论》《边疆民族设计教育》《边疆民族地区设计实践》等系列丛书,形成了服务西南、文化释义、设计论道的鲜明特色,为学科建设提供了独特的学术视角与理论支撑。

 

融汇山水人文,创新生态文旅实践范式。依托桂林国际历史文化名城,构建“可持续生态美学”与“数字文旅叙事”相结合的新范式,融合民族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民族文化与生态资源进行系统性阐释与价值重构,形成了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鲜明的生态文旅设计转化。

 

传承师范底蕴,探索设计教育新模式。依托我校教师教育深厚积淀,以育人价值为纲,以专业建设为经,以交叉创新为纬,将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设计教育有机衔接,拓展与东盟的设计教育交流,培养交叉创新设计人才,形成综合性师范院校特色的设计教育路径。

 

人才焕新:阶梯赋能激活“成长密码”

 

精准画像,构建教师发展数字档案。建立教师动态科研能力画像数据库,综合教师的研究方向、学术影响力、社会转化等多维数据,为精准赋能提供科学依据。数字档案不仅是教师的“成长体检报告”,更是学院分配资源、组建团队的战略沙盘。

 

阶梯攀升,激活教师成长内生动力。学院实施分阶、精细化的教师发展路径,“一人一策”实现个性化赋能和动态化调整。对领军人才及高职称教师设计定向攀升路径,研究方向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对青年教师构建动态发展机制,科学纳入科研团队,助力从参与研究过渡到高水平成果产出。

 

融汇多元学科,构建交叉创新学术共同体。积极推动与民族学、教育学、生态学等领域的深度对话,组建多个跨学科研究团队围绕“西南边疆民族设计”协同攻关,通过学术工作坊、联合课题研究,实现教师从单向合作到多维融合的跨越,催生创新的研究范式,培育开放的学术生态。

 

研创共振:打造服务区域、反哺教学的创新引擎

 

服务区域发展,推动设计成果有效转化。学院致力于设计赋能区域发展,深度参与泰国青年精英计划、平陆运河文创设计等项目实践,相关成果在12个旅游示范区落地,带动增收超3000万元,形成社会服务与学科建设双向赋能的新格局。

 

深化赛学研协同,形成竞赛驱动育人机制。依托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构建竞赛驱动、学能牵引、教研支撑的人才培养范式。近三年,获国际专业赛事等级奖13项,国家级赛事一等奖25项,开展校地合作项目38项,累计将17项获奖方案转化为省级以上社科基金,助推软科排名较2023年上升56个位次,学科经费年均增长40%。

 

打造精品项目,彰显示范性社会影响力。2023年,《民族文化传创与智慧文旅社会服务模式》入选“学习强国”平台,《宛田民族文化融合广场景观设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并被《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转载;2024年作品《葛坡镇深坡村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将乡村振兴的实践问题作为设计研究的重要命题,成果覆盖17个县市,培训乡村基层干部350余名,入选第二届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形成了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广西样板”。

 

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跨界融合中开拓新局,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以学科攀登的实际成效,让设计之花绽放在八桂大地,为高校特色化发展提供了生动范本。(孙启微、刘涛、周飞)


报道链接:http://gx.people.com.cn/n2/2025/1113/c179462-41410819.html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