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我校在雁山校区容园学生社区举办“三全育人”赋能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实践路径——第131期望道微课读书分享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沈星灿,原校党委副书记旷永青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关工委理论研究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广西师大关工委副主任兼常务副秘书长陈闻、研工部相关负责人、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及全体研究生辅导员参会。
沈星灿副校长在致辞中对《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一书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该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要成果,不仅系统构建了“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也为我校深化研究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她强调,辅导员是三全育人关键践行者,需兼顾理论贯彻与实践探索,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将“三全育人”融入思政教育全局;二是聚焦工作重点,推动育人要求落地、破解实践难点;三是坚持守正创新,提升专业能力,做好学生成长引领者与守护者。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作者旷永青教授,结合全国44所高校调研实践,介绍书籍核心内容,阐述“三全育人”长效机制逻辑与落地路径,指出辅导员需承担“全员育人粘合剂”“全过程育人护航员”“全方位育人设计师”职责,推动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成长各环节。
领读分享环节,美术学院潘冬梅老师解读书籍核心观点,奠定理论基础;计算机学院施林劼老师从“全员育人”分享协同机制实践经验;文学院黄瑶老师聚焦“全过程育人”,探讨各阶段思政重点;法学院王子龙老师围绕“全方位育人”,提出载体创新思路,为参会者提供实践参考。
研工部主要负责人总结时,以“找差距、补短板、促落地”明确方向,希望全体辅导员能构建“同心圆”育人格局,凝聚多方力量;能强化“全过程”育人衔接,覆盖培养全周期;能拓展“全方位”育人载体,丰富思政形式。同时强调通过制度夯实根基、数字赋能精准思政、文化浸润塑品格,实现研究生思政“如盐入水”的浸润效果。
本次分享会有效深化了辅导员对“三全育人”理论的理解,为研究生思政实践创新凝聚了共识。下一步,我校将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研究与探索,推动各培养单位进一步学习运用该书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同时,学校将不断丰富“望道微课”品牌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努力打造具有时代影响力的理论宣讲与思政平台,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学校思政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实支撑。

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沈星灿致辞

学校原党委副书记旷永青讲话

领读与分享感悟环节

活动现场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