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广西师范大学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5-10-24 点击:86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这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精神引发广西师范大学全体师生热烈反响,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大家一致表示,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全会精神切实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和个人行动的动力。广西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将通过坚定信心、凝聚共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于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伟业,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广西师大的智慧与力量。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贺祖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发展环境及形势、指导方针、遵循的原则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全会提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广西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围绕协同育人培养更多战略人才力量,全面推进国内一流大学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广西师大新的更大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孙杰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重点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等问题,旨在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我们要深刻领会全会的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一要将全会精神全面融入学校“十五五”规划制定与实施全过程,确保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与国家战略部署紧密衔接、同频共振。二要持续强化学科建设,高质量推进学科攀登计划,进一步提升学校学科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三要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双向赋能,以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促进学校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不断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 谭智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具有重大意义。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将切实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组织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思践悟,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入行;将聚焦“实干为要”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将聚焦“一融双高”建设,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用;将紧扣“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全会精神作为学校制定“十五五”党的建设专项规划的根本指南,高质量推进党的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为深入实施新时代学校“1248”总体发展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 李颖: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蓝图,为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必须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将研究生培养融入“三全育人”的大格局中。首先,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将新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引导研究生树立强国之志,成为奋斗者。其次,要强化实践锻炼,搭建科研攻关与社会服务的桥梁,使青年在实战中磨砺出“能吃苦”的坚韧品格,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再者,要涵养责任担当精神,鼓励研究生勇闯“无人区”,在攻克“卡脖子”技术中展现“敢担当”的时代气魄。在新征程上,高校应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着力培养怀抱梦想、脚踏实地、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为民族复兴的伟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发展规划处处长 苏曦凌: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因势而谋、乘势而上,科学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在谋定长远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基聚势。“十五五”时期是教育强国建设纵深推进的重要阶段,也是我校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国内一流大学建设基础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将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为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工程,始终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统一,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继承发扬与改革创新相统一,系统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统一。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规划来凝聚共识、引领发展、塑造未来,为学校1248总体战略实施筑牢根基、增添动能。


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 肖富群: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谋划了“十五五”时期的发展蓝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这次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自觉将全会精神融入科研实践,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对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的响应。要立足学校人文社科优势特色,强化有组织科研,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努力产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智慧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贡献广西师大力量。要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科学技术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刘俊秀:

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高校科技管理工作者,我们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校科研工作指明了奋进方向。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战场,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自觉肩负起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使命,聚焦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同时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结合点的独特优势,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将持续完善科研管理政策与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生态,为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教育学部/教师教育学院2023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 陈思晗: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作为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党支部副书记,我们将持续发挥样板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宏大的发展叙事转化为青年身边的生动实践。通过组织专题学习、研讨沙龙等贴近同学的形式,让全会精神可感可知,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思辨交流中真正融入校园生活。与此同时,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更应在日常中严于律己,在实践中锤炼真知。通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将“学以致用”落实在行动中,努力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在奔赴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奋力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答卷。


美术学院2024级美术与书法专业研究生 刘梦娜:

作为一名美术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后,我深感责任在肩。全会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为我们艺术专业的学生指明了方向,我们应积极响应,努力成为文化创新的推动者。在专业学习中,我们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挖掘其中的丰富内涵,结合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同时,要关注社会现实,用艺术的视角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需求,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此外,还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借助科技的力量,拓展艺术的表现空间和传播渠道,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音乐学院2024级音乐专业研究生 姚建勋:

作为一名声乐演唱专业的研究生,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后,我倍感振奋,也更加明确了自身肩负的时代责任。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声乐艺术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歌声能够陶冶情操、凝聚人心、展现时代风貌。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我将更加自觉地扎根民族音乐沃土,用心用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精髓,同时积极借鉴世界先进声乐技术,努力提升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我立志不仅要练就精湛的演唱技艺,更要注重提升思想文化修养,深刻理解作品的时代内涵,力求用歌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时代强音,将个人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 周文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进民生福祉”,这为民生事业发展锚定方向。这让身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我,深感使命在肩。在社会实践与调研中,我深刻感受到社会保障事业在制度创新、服务优化、覆盖公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站在新起点,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扎实钻研专业知识,锤炼实践能力,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民生发展大局。在服务群众、稳岗促就业、健全保障体系的道路上践行担当,以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民生根基,书写青年奋进篇章。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