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中国网】关注报道我校生科院邓荫伟教授团队助力广西阳朔县金宝乡竹笋产业发展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 日期:2025-08-01 点击:171

7月25日,中国网以《邓荫伟团队助力广西阳朔县金宝乡竹笋产业发展》为文章题目,关注报道我校教授、自治区科技特派员邓荫伟带队赴阳朔县金宝乡调研麻竹产业情况。调研显示,当地麻竹笋长势喜人,单根最重7.75公斤,丰产期亩产可观,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在邓荫伟团队的科技赋能下,金宝乡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的麻竹产业发展路径。


现将报道转载分享。


邓荫伟团队助力广西阳朔县金宝乡竹笋产业发展


7月22日,广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特派员邓荫伟带队赴阳朔县金宝乡调研麻竹产业。调研发现,当地麻竹笋长势喜人,样笋单根最重达7.75公斤,较去年同期样笋重量增长96%,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邓荫伟教授在阳朔县金宝乡大水田村麻竹种植点调研麻竹笋长势状况。刘泽良摄


当下,正值采收高峰,调研组深入大水田村、新村、长乐村等25个种植点查看并与农户交流。经现场采样测定,样笋平均长度达70厘米,单根超6公斤的占比显著提高。邓荫伟表示,金宝乡麻竹笋的长势和单产水平非常令人鼓舞,科技赋能特色产业的效果明显。

阳朔县金宝乡麻竹笋长势喜人,单根平均长度达70厘米,重量超6.0公斤。刘泽良摄


这一喜人长势,印证了麻竹产业正成为金宝乡农业转型的“金钥匙”。自2022年邓荫伟团队指导新村利用荒地推广种植以来,该产业已吸引130余户参与,规模近千亩。麻竹笋具备“短平快”特性:首年种植、次年产笋、三年丰产,第四年亩均产量可达1500公斤,亩均年产值约4000元,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大水田村麻竹种植户黄连富高兴地说:“以前这荒地啥也种不好,现在跟着专家种麻竹,收入稳定多了。”

金宝乡正依托科技力量,让“一根笋”真正闯出生态致富的广阔天地。

(供稿人: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政府,刘泽良)


报道链接:

http://stzg.china.com.cn/m/2025-07/25/content_43184585.htm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