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国青年报》以《多措并举齐发力 锻造卓越生物师范生》为题,关注报道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师范生培养模式与经验做法。这是生命科学学院紧扣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要求,培养具备扎实学科素养、卓越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生物师范生的切实体现,也是服务教育现代化、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有力举措。
文章指出,在“一流专业”建设及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生命科学学院立足生物科学(师范)国家级一流专业平台,针对当前师范生培养痛点,自2019年起构建“科教融汇-学教融合-多方协同”三位一体的生物师范生培养模式,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生命科学学院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引领,精心设计高阶性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计划,确保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系统整合专业教师与教学论教师资源,协同建设《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课程,将生物学专业基础与中学教学改革目标、新高考要求有机衔接。同时,创新开设学科素养提升论坛,聘请中学特级、高级教师、中学校长定期来校为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讲学,着力提升师范生的职业竞争力。
文章最后强调,生命科学学院将坚守使命担当,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多措并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师范教育融合路径,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现将文章内容转载分享。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多措并举齐发力 锻造卓越生物师范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5-07-22 07版)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肇始于1959年4月创立的广西师范学院生物学系,由著名组织胚胎学家、国家二级教授陈伯康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历经六十六载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以师范教育为特色,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同发展的多层次、多学科的办学实体。目前学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83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62人,本科生1376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教育部门全面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及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背景下,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阵地,学院紧扣新时代教师教育发展要求,立足生物科学(师范)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平台,以培养高质量生物师范人才为核心目标,针对当前师范生培养存在的“创新能力薄弱、学科素养不足、与基础教育实际需求脱节”等痛点难题,自2019年起精心构建出“科教融汇-学教融合-多方协同”三位一体的生物师范生培养模式,通过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深化专业素养培育、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等举措,有效提升了生物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科教融汇 强化师范生创新实践能力
学院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引领,精心设计高阶性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计划,确保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打造实验教学体系。学院创新打造“基础、交叉、实践、创新”四位一体的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将教师科研项目系统转化为实验课程资源,将毕业论文与导师科研项目深度融合,强化师范生创新能力培养。
实施“嫩芽计划”培养方案。学院创新实施“嫩芽计划”,鼓励本科生从大一阶段即加入导师科研团队,参与实际科研项目;建立学科竞赛激励机制,规定参加全国生命科学竞赛、创新杯、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高水平竞赛并获奖的项目可折算相应学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搭建多元实践教学平台。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学院与多个自然保护区共建理科实践教学基地,系统开展野外实习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态保护意识。
开发特色实践课程。学院创新开设《研学旅行生物》特色课程,依托生物多样性全国科普基地,定期组织师生深入中小学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促进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的协同发展。
学教融合 夯实师范生从师技能基础
学院系统整合专业教师与教学论教师资源,协同建设《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课程,将生物学专业基础与中学教学改革目标、新高考要求有机衔接。课程聚焦中学实验教学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研究型思维解决生物高考及学科竞赛中科研情境问题的能力,提升应对教学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专业素养。
同时,学院创新开设《生物科学前沿》等特色课程,采用学术会议参与、专题报告学习等多元化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拓宽学术视野,及时把握学科发展动态;以《微生物学》《普通生态学》《基因工程》等一流课程建设为引领,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中注重融入学科前沿内容,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改革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引入科研项目式教学方法,通过探究性学习过程,系统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其科研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多方协同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院创新开设学科素养提升论坛,聘请中学特级、高级教师、中学校长定期来校为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讲学,每年开展至少10期讲学,讲学内容涵盖职业发展规划、教师招聘应试技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教改论文撰写等实用主题,着力提升师范生的职业竞争力。
学院创新课程共建机制,吸纳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在《班主任管理》等实践性课程建设中,聘请8位优秀中学班主任以专题授课形式分享一线管理经验,确保课程内容与基础教育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推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选聘20余位中学骨干教师担任校外实践导师,通过全程指导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有机融合;实施“青少年英才培养计划”“沃土计划”等校地合作项目,组织高校教师深入中学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建立高校与基础教育“多方协同、双向联动”的育人机制,全面提升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符合新时代基础教育需求的优质师资。
新时代开启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己任,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院将进一步优化“科教融汇-学教融合-多方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多措并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面向未来教育发展新趋势,学院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师范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扎实学科素养、卓越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生物师范生,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信息来源: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电子报链接:
https://zqb.cyol.com/pad/content/202507/22/content_414002.html?isshow=1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