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电视台CCTV-13新闻频道以《宏志助航计划:助力高校毕业生扬帆起航》为题,特别报道我校“五精准五赋能”全链条就业帮扶工作模式。
我校通过“五精准五赋能”全链条就业帮扶工作模式,着力破解识别难、提升难、匹配难、保障难等问题,全力促进困难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我校2025届毕业生代表表示:“通过参与学校宏志助航计划培训班,我清晰了解了自己的优势与缺点。更重要的是,我掌握了求职过程中调节自身焦虑情绪的方法,能够更加乐观积极的处理各种困难与挑战。”
我校深刻认识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环节和检验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尺,创新构建“五精准五赋能”全链条就业帮扶工作模式。
一是精准识别,构建全周期动态管理机制。以“早发现、早介入、全覆盖”为原则,通过就业意向调研、心理测评、辅导员访谈等方式,对重点群体开展“地毯式”摸排,对毕业生学业摸底情况早启动,早预警,形成经济困境、学业困难、能力短板、心理状态等维度帮扶“一本账”。建立校领导联系学院制度,校领导带队深入二级学院开展困难生就业专项调研,现场办公,精准把脉帮扶需求。通过“智慧就业”平台,实现困难生档案电子化、帮扶过程可视化、进展数据实时化,构建“一生一档一策”动态数据库,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更新快、服务准”。
二是系统赋能,分层分类靶向提升能力。聚焦困难毕业生的核心短板,实施精准化赋能工程,打通能力提升堵点。针对学业困难生,制定个性化“补学计划”,整合“专业导师(学业指导)+辅导员(思想引导)+班主任(日常督导)”协同力量开展导学帮扶。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阵地,开设高数、英语等“挂科率预警课程”辅导班30余场,有效助力学生按期完成学业。针对就业困难生,开展专业化“就业力诊断”,精准定位能力短板。系统举办简历诊所(含AI智能优化)、模拟面试大赛、求职训练营、1对1生涯咨询等就业育人活动50余场,累计服务超3万人次,显著提升求职竞争力与职业规划能力。近三年,落实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提升项目,创建“8+N”就业培训模式,精心组织集中授课、工作坊及素质拓展活动60余场,服务覆盖困难生3500余人,保质超量完成既定任务,有效增强学生求职自信心与综合素质。
三是资源直达,打造政校协同服务平台。创新资源整合与供给模式,将优质岗位与服务精准“送”到学生身边。联合地方人社部门在学校恬园学生社区设立全区高校首个“职达校园”就业服务站,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就业服务资源下沉、政校协同育人的实体化平台。精准举办供需对接活动,自2024年10月服务站运行以来,聚焦困难生需求,成功举办重点群体毕业生精准帮扶双选会、行业(如教育、文旅、信息技术)专场招聘会等100余场,吸引近500家优质企事业单位进校揽才,累计提供适配岗位超5000个。提供“一站式”社区化服务,将政策推介、就业指导、技能提升与岗位推送等服务集成到学生社区,实现“服务进楼、资源到人”,构建“全链条、有温度、精准化”的社区就业服务生态,让学生在社区就能享受“一站式”就业指导服务。
四是靶向施策,深化个性化结对帮扶。汇聚校内外多元力量,提供“一人一策”的定制化解决方案。组建专业化“就业帮帮团”。广泛吸纳学校机关党委、资深就业指导教师、优秀校友代表、合作企业资深HR等100余人,凝聚全员帮扶合力。严格落实“3个3”帮扶行动。对每名困难毕业生至少进行3次深度谈心谈话、精准推荐3个以上有效就业岗位、推行“3个优先”快速通道,确保帮扶及时高效,学生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0%以上。
五是协同兜底,织密长效化保障网络。构建多层级责任体系与多元化保障机制,筑牢就业安全网。压实“四级联动”责任体系,设立多元化资助帮扶基金,强化就业激励与价值引领。
【央视新闻】报道链接: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