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为缅怀和弘扬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5月17日,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广西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陈云与党的建设”研讨会在桂林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一大纪念馆等共16个单位和高校的60多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参会。
我校党委副书记黄文韬教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沈传宝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研讨会开幕式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主要负责人主持。
黄文韬代表我校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学校及学科建设发展的关心关怀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我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发展情况。他指出,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不仅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更在党的建设领域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与实践经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和传承陈云的党建思想与实践智慧,对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意义。
沈传宝介绍了陈云同志的生平,并围绕研讨会主题阐述了陈云同志的党建思想和加强党史人物研究的方法。他指出,陈云同志的党建实践和工作经验丰富,对党建工作思考系统深入,陈云的党建思想丰富和发现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丰富的给养和重要的历史启示。他强调,新时代加强党史人物研究要客观生动,要加强学习中央领导人关于党史研究的重要论述,要加强对党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要加强人物群体的研究和比较研究等。他希望研究基地围绕主题开展研究活动,坚持政治和学术导向,以高质量学术成果提升研究基地的社会影响。
研讨会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院长耿化敏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陈东林研究员以《陈云指导外贸工作和斗争的实践与思想》为题,从陈云同志指导外贸工作的经历入手,把历史和现实相结合,提出了原则性、灵活性、自主性重要经验。
主题发言第一阶段由《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副主编刘桂珍主持。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戴焰军教授以《关于共产党员的六条标准及其现实意义》为题,指出抗日战争时期陈云提出的共产党员六条标准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陈云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会长张爱茹研究员以《陈云对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性贡献》为题,通过文献考察和历史考察,回顾了陈云党的建设思想的独特的理论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以《陈云关于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启示》为题,从德才关系和注重干部培养分析了陈云关于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俭教授以《“但立直标,终无曲影”:重温陈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为题,深入阐述了陈云关于共产党员标准的重要思想。山东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臧秀玲教授以《陈云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及其启示》为题,从五个方面分析了陈云同志党的作风建设思想。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主任、陈云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副秘书长房中以《论陈云精神风范的时代价值》为题,从三个方面对陈云同志的高尚精神品格进行了回顾。
主题发言第二阶段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张博婉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副院长耿化敏教授、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韦磊教授、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彬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主任王赟鹏副编审、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艺教授、广西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王成副教授围绕陈云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党性修养思想、对非党干部的统战工作思想以及党内监督思想等做了专题发言。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在闭幕总结时指出,本次研讨会加深了对陈云的党的建设思想、工作实践和精神风范的认识与了解,对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他对各位领导专家拨冗参会表达感谢,并表示学院将持续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的建设工作。
“陈云与党的建设”研讨会在桂林召开
我校党委副书记黄文韬教授到会致辞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沈传宝研究员讲话
与会专家学者作交流发言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