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我校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经验做法获《广西教育信息》采用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5-04-12 点击:639

近日,我校报送的《广西师范大学以“三个强化”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的经验材料获《广西教育信息》采用,刊登在该刊〔2025〕第9期(总第 177 期)。文章指出,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紧围绕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全面 加强顶层设计、载体运用和责任落实,深入实施“ 时代新人铸魂 工程 ”,扎实推进“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广西教育信息》是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的搜集广西教育领域重要信息、供教育决策参考的内部刊物,该刊物由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负责选编和刊发,每期刊发1篇文章。


现将报告全文分享如下:


 广西师范大学以“三个强化”深入

 推进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



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紧围绕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全面加强顶层设计、载体运用和责任落实,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强化顶层设计,把握立德树人正确方向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力保障并有效推进落实。一是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常委会定期研究立德树人工作制度,落实各级党组织履行立德树人主体责任分工负责机制,将推进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学校党委行政年度工作要点重点督办事项,形成“党委统筹、宣传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全员参与 ”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支撑。深入实施“学科攀登”计划,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优化学科建设管理,建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2024年,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软科排名全国前7%,位列全国第17位,教材《教育研究方法》入选第一批新时代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三是全面加强资源配置支持。用好用足政策,全额发放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岗位专项绩效,支持辅导员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全覆盖学生公寓建成“一站式 ”学生社区8000余平方米,入选全区高校“一站式 ”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创新基地。


 二、强化载体运用,激活思政工作内生动力

 学校坚持把推动多课堂联动作为激发思政工作活力的关键一招,创新解决思政工作中的难题新题。一是以思政主课堂凝心铸魂。开足开齐思想政治理论课,率先开设《习近平文化思想》课程,创新研发红色基因地方课程,“湘江战役主题思政课 ”入选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大思政课 ”推介精品项目。二是以社会大课堂实践引领。深化实践育人,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105个,年均组织近3万人次学生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打造了10余个“国字号 ”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获评中宣部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2个,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1人。三是以网络新课堂 智慧赋能。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率先推出“独秀学工辅导员AI助手 ”和“智慧教育—学生画像系统 ”,实现思政工作“精准滴灌 ”,开展云端“行走的思政课 ”等网上微课,推动更多优质思政资源“云端”共享,全网关注量超50万人次。


 三、强化责任落实,形成育人长效机制闭环

 学校坚持把完善育人机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切实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 ”。一是完善有力的思想引领机制。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 ”工作常态化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创新打造“独秀思政课 ”“望道微课 ”理论宣讲等思政品牌,常态化开展各类宣讲上百场,受众近万人次。二是健全高效的协同联动机制。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等校级层面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健全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协同的育人机制,协调校内相关单位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校内“人人重育人”的格局不断形成。三是构建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将思政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实现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职称单列单评,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系列评选,打造思政精锐队伍方阵,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 5人、广西八桂学者 3人、广西高校思政教育领军和卓越人才 20多人。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