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严谨”“尊重学生”“亲切和蔼”“温暖而值得信赖”“像姐姐一样”……这些是学生们对张妙静教授的深情赞誉。二十五载春秋,张妙静始终站在西部边疆高等教育的第一线默默耕耘,矢志杏坛,育人无数。 从初涉讲台的教坛“菜鸟”,到广西师范大学教学新秀,再到广西师范大学教学名师、自治区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张妙静不但实现了职场上的蜕变,也用教育热情点燃了无数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梦想之火。
爱生如子,立德树人守初心
从广西师范大学到中国科学院,张妙静从自己的求学经历中明白了“学生遇到一个好老师何其难得”。正是这样的领悟,使她立志要成为一位好老师。 张妙静认为,要成为好老师,首要的是关爱学生。为此,她始终坚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处”的育人观。“严”体现在她对于学生行为规范、学业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张妙静在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普通物理专题研究I》课上,总会引导同学们去讨论他们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作为一个好老师,你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这样的课程设计,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了解到教师职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该有的道德水平,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以自己心目中理想老师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她还经常提醒学生审视自己的言行,要求他们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爱”映现在她关注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她经常与学生深入交流,关心学生成长,不仅是同学们的“人生导师”,更是同学们值得信赖的“知心姐姐”。当张妙静得知学生在研究方向上感到迷茫时,她总是及时地给出建设性意见,并耐心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渐渐明白教学研究的意义,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更加清晰和坚定。”学生石湘琨坦言。课堂之外,张妙静平易近人,像一位亲切的姐姐,和学生唠家常、分享人生经验,教导大家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她的话语中总是充满了鼓励与力量,不经意流露出的温暖总让学生觉得很安心。 张妙静微笑着说,
我教学生涯中最重要的成就,是所带的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认可。
学生找工作关键期,她为了学生奔来跑去,2020年,她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育人工作先进个人。这是她辛勤耕耘的成果,更是师生之间“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
开拓创新,直面教学痛难点
张妙静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开拓创新。针对学生对物理学科存在畏惧心理、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差,以及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教学痛点,她开创了AGL教学模式,构建了八步循环教学流程。该模式基于“线上解决基本概念,课堂攻克疑点难点;线上自主学习,课堂互动合作”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方式教学,有效提升了“大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效果。“大学物理”获得了2020年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以及广西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三等奖。
为了培养师范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她在教学中强调提出问题与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她认为,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纸上谈兵不如真刀真枪走一遭。因此,她不但把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和数量纳入课程考核中,还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进行教学设计,并面向同学讲授知识。钟陈同学回忆道,张老师在课堂上特别注重启发我们多思考、多提问。她的教学以实训为主,她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展示,并鼓励大家互相点评。每个同学都有试讲的机会。在试讲后,她都会一一点评。
张妙静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肯定,对于他们在试讲中存在的不足,她也能敏锐地察觉到,并及时给出建议。钟陈同学说:“老师的肯定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激发了我对教学的热情。” 疫情期间,面对师生无法线下教学的难题,张妙静在“课堂派”组织的“全国教师在线教育专项培训”中为老师们作了“疫情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公益讲座,帮助老师们尽快掌握线上教学技能,被授予“最美公益讲师”荣誉称号。 近五年,张妙静的授课总课时达到1182课时,其中本科教学学时数年均187课时,远超学校对教授岗位的教学任务要求。她因在教学上的大胆改革与创新,先后荣获2019年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及多项校级教学成果奖。
倾囊相授,甘为人梯求发展
作为学校的本科教学视导员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妙静毫无保留地将多年的教育教学心得传授给年轻教师。她通过强化交流沟通、分享专业经验、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等方面培养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成长为教学骨干。在她的悉心指导下,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4位青年教师得到快速成长,先后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国家高等学校基础物理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全国赛区二等奖和广西赛区一等奖等好成绩。2015年以来,她带领的教学团队共有15人次获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奖励和人才称号。 作为学科教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物理)等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张妙静为了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将负责的《走进物理——基础物理》课程转给年轻老师管理,并持续指导,使该课程在2022年获自治区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在学科点导师紧缺的情况下,她积极发展对教学感兴趣的年轻老师加入团队,以每周的组会作为新老交流的桥梁、师生互动的窗口,通过师生并肩而坐,共筑知识殿堂。在张妙静的带领下,青年教师逐渐融入新角色,学会了如何带好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指导水平得到快速稳步提升。
此外,她还曾任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南地区委员,及中国大学物理教育MOOC联盟会员,带领团队积极投身《走进物理》系列免费通识课程的建设,让更多中低水平和对物理知之甚少的学生受益。他们以团队教师为“圆心”,不断扩大课程宣传的覆盖面,并运用融媒体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经过不懈努力,《走进物理》系列课程中的三门成功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至今,这三门课程的选课人数达到6647人次,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为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范例,也为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推动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从业至今,张妙静主持完成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区级A类教改项目,发表论文20多篇;还多次被聘为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评委。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恰逢第40个教师节,张妙静寄语广大教师:“面对教育技术不断迭代的冲击,希望老师们不忘初心,迎难而上。”未来,她也将秉持“教育家精神”,乐教爱生,以文化人,在培育“大国良师”的征途上播撒慧种,不懈奋斗,勇往直前。
张妙静部分奖项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