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案于办公桌上专注处理各类文案,走进教室激情洋溢地为学生讲课、辅导、答疑,在校内耐心指导青年教师上课,倾听教职工心声,步履匆匆奔波处理协调各类事务,深夜潜心备课批改作业——这是王忠英普通又充实的一天。作为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现任党委书记、高中语文教师,29年来始终如一坚守在教学一线,“仰望星空,更脚踏实地。”王忠英始终饱含教育情怀,用心浇灌青春的梦也努力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爱的循环:“我们是双向奔赴的师生。”
1995年,年轻的王忠英以“广西高校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踏入了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门。“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自己所有工作做好”,自此她开启了中学教学生涯。
初入中学教师岗位的王忠英就被学校委以重任,担任一个教工子弟居多的班级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陈柳英老师和王维英老师对我影响深刻。”王忠英“灵动思辨、高效扎实”的语文教学风格和“尊重、平等、真爱”的德育带班理念的形成离不开两位“师傅”的引导与帮助。她既是学生,学习着陈老师仁爱、公平的教育观和王老师幽默风趣又扎实的教学风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她也是老师,用实践为学生们做榜样,用行动向学生们流露真情,用每一堂课征服学生们的心。“这里面有一个后进生,我印象特别深刻。”王忠英还记得新婚时收到的一个花篮、两个苹果以及一张卡片。“那个孩子说,希望王老师未来的生活能够如鲜花一般美好,像苹果一样平平安安。”在王忠英的教学之路上,这些数不胜数的细节汇聚成了一股温暖的力量,
孩子们对我的感激,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最后也成就了他们。“我与学生的关系一直都很亲近、融洽。”在王忠英所带的班上,“忠英姐”“王姐”的称呼常常替代了“王老师”。无论是班主任或是副校长、党委书记,一路走来王忠英用真诚的心交换到青春的信任,她与学生成了亲密的“朋友”。除了倾听孩子们学习上的烦恼以外,“忠英姐”有时候也要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小矛盾,有些时候“孩子们青春时的小悸动也会和我分享”。
王忠英与学生交流
从教29年,王忠英曾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处在困境中的孩子勇敢成长,她的家里还珍藏着一张张学生亲笔手写的卡片。“……感谢最寒冷日子里的温暖相遇……”这是几年前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寄给她的。当时,这名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经济拮据,变得沉默寡言,自卑胆怯,王忠英了解情况后便多次找那名学生谈心,开导她,鼓励她,甚至每个月资助她生活费,让她深受感动,并立志发奋图强。最后那名学生凭借自身努力终于成功考取重点大学。这些卡片承载着那名学生对王忠英最真挚而朴素的感激之情。
“遇到挫折时,我也是有过怀疑的。”但当王忠英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她的辛勤工作下由稚嫩到逐渐成熟,以及对她的肯定,“我觉得这就是作为教师的一种价值。”
用“新”充能:要做就做最好
在王忠英看来,“中学语文的教学,其实更重要的是在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是共生共长的关系,比起一些教学技术性的手法更重要。”参加工作不久,王忠英就将文学知识、教学经验和研究生班的学习成果以及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思考紧密融合,逐步形成了“灵动思辨、高效扎实”的语文教学风格。“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文学鉴赏能力。”在王忠英看来,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基本上可以说是每个学生在语文成绩提升过程中,极其关键的一步。“所以,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尤其是他们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王忠英讲授古诗词课程
王忠英坚信“一种教学理念,就是一种教学效果”,她以“把平常的每一节课都上成公开课”作为日常教学追求,致力于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高中语文进行课程改革后,王忠英一直用“新”上课,用“新”充能。面对《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王忠英选择用经典篇目《林黛玉进贾府》作为引线。她善于设疑,通过设定“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路线图”“环境如何体现贾府大富贵”等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碰撞辨析,深入感悟《红楼梦》中“诗礼簪缨之族、豪门世胄之家”的贾府,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正是一节又一节“公开课”的打磨,让王忠英“灵动思辨、高效扎实”的教学风格更加鲜明,一堂又一堂因材施教、富有生命力的课才能深受学生欢迎。一些上了大学的往届毕业生返校来看望她时常常感慨,
多想再回到王老师的语文课堂,上王老师的课,真是一种美的熏陶与幸福的享受。
基于此,她曾荣获全国优质示范课奖、 广西特级教师、广西科研课题组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语文能力竞赛也是她的主战场。她的作文教学模式曾经被媒体报道,多次被邀请点评高考作文;她指导学生在全国中学生语文能力测评、全国作文大赛、广西演讲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她也多次获评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
课内课外齐发力,王忠英从教29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思维活跃,中考、高考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团支部和市级优秀班级,一大批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名校录取;她也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模范教师、广西优秀教育工作者、桂林市优秀教师、桂林市首届骨干教师、广西师范大学高考质量管理先进个人。
教学、管理“双肩挑”:“这是一位风一般的女子”
王忠英从教29年,从事党政管理工作18年,她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高尚的师德来要求自己。不管是在管理工作,还是教学业务,面对艰难险重的任务她都会冲在第一线。“我特别问心无愧的就是在担任学校管理工作的这18年中,从来没有耽误过一节语文课。”王忠英自豪地说道。初一到高三,每一个年级都有过王忠英奋斗的身影,“哪个年级特别紧缺或者特别紧急,我就去到哪个年级。”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王忠英始终以集体利益为先。“我们在岗位上,就要尽到工作职责,对学校、班级、学生负责是我的第一要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她很好的处理了教学与管理的关系,让二者相辅相成,促进了她快速全面成长。“因为一个学校的发展,除了教师个体的发展之外,更重要的是整体健康运行和团队发展。”王忠英担任过几个学校多个岗位的管理工作,但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特别重视育人工作,特别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工作实践中,王忠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职责。在班级,她以“尊重、平等、真爱”为德育带班理念,提倡班级特色管理,带领学生创办班刊;在学校,她创新活动形式、评价模式和工作方法以激活德育,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广播站等学生社团的建设与指导;此外,她还在学校建立“阳光心灵社”和生涯规划室,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曾私下资助4名贫困女生读高中。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广大教师以教书育人楷模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王忠英以于漪等人民教育家为榜样,在三尺讲台上,矢志不移育英才;在教育行业中,她乐帮善带塑栋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她传承学校“新老结对,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的传统,无私培养提携青年教师,在本校、桂林市、支教地区给同行们做专题讲座和上研究课、公开课40余次,传授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及管理经验。她曾担任多名青年教师的语文教学或班主任工作的“师傅”,全方位指导他们教学工作,使他们先后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其中有人迅速成长为高级教师,还获评桂林市教学能手。不少同事、家长评价王忠英为“这是一个风一样的女子”。王忠英也在锻炼中不断进步,先后获得“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广西民政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桂林市德育先进工作者”“桂林市百名先进职工”等荣誉称号。
29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9年孜孜不倦培育英才,终获桃李满天下。她是孩子们亲切的“忠英姐”,是新老师的“好师傅”,也是同行们的“好战友”——共同携手在一线教育上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恰逢第四十个教师节,王忠英吐露内心真挚感悟:“教师,是一个渡人又渡己的职业,当今年轻老师应心有大我,胸怀天下,修养身心,不急不躁,执着热爱,启智润心,既要做好‘经师’,更要成为‘人师’,才能在三尺讲台上体会无穷的快乐和职业价值感,成就幸福人生。”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
点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