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光明日报】关注报道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 “四措并举” 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李华铭/文,陈国华/审改 日期:2023-06-28 点击:171

6月28日《光明日报》09版以《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四措并举” 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题,关注报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弘扬“崇人文、尚实干、敢担当”的院训,坚持“四位一体”“四措并举”,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行政和全院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为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献上的礼物,是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成果,充分彰显了马院人“崇人文、尚实干、敢担当”锐意改革创新、接续团结奋斗的政治品格和价值追求。


现将报道转载分享。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坚持“四措并举” 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陈国华 韦冬雪 卢俞成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弘扬“崇人文、尚实干、敢担当”的院训,坚持“四位一体”“四措并举”,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把准学科定位方向

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标杆作用

  学院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把准学科定位方向,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特色凝练,强化学科梯队韧劲,推动内涵式发展,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高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20%,并以“A”等级再次入选广西一流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四门课程获广西一流本科课程。学科专业的强势发展为铸魂育人提供硬核支持。

  依托全国重点马院的平台优势,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引领辐射作用,在建好用活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广西首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广西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骨干教师培训研修基地等平台的基础上,与广西区内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帮扶共建协议,协同多所中小学,在学科申报建设、思政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培训、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结对共建”,推动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配合、共同提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格局,切实发挥全国重点马院在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标杆作用。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打造立德树人“灵魂课程”

  学院坚持“八个相统一”,持续创新、深化“课堂专题教学+课后实践研修+网络自主学习+多元教学评价”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坚持专题式教学,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通过问题导向设置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坚持课后实践研修,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统一,通过“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确定研究性报告选题、开展研究性实践调研、形成研究性实践报告、展示研究性成果”等环节,使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开展网络自主学习,推进互联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融合,加强数字思政课建设,高标准建成智慧教室、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和“思政云”平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学习、讨论、提交作业,并利用平台App进行无纸化期末考试,让思政课有形有趣有感有效,让思政课从内容到形式全部“活”起来。坚持多元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研究性学习+期末考试”的四位一体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的考核,坚持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统一。通过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深化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也传授美德,不断提升教学实效。

  学院还建立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完善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发挥新成立教学竞赛备赛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动员广大师生“全覆盖”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不断打磨“示范课”、推出“金课”。近年来,学院师生在各级教学比赛、学科竞赛中获奖200余项。

深化科教融合育人

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学院始终瞄准理论前沿、学术前沿,有组织地引导教师聚焦中央精神、国家战略需要、区域发展需要,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上做有思想的学问,以原创性理论贡献书写新时代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学院健全重大课题项目培育机制和项目申报选题论证、打磨提升机制,推动科研精准持续发力。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30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2项,实现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从“0”到“1”、再从“1”到“多”的新突破,国家社科立项数创学校学院(部)历史新高。学院建立学术团队梯队发展和协同攻关机制,健全新进专任教师科研启动帮扶机制和科教“传帮带”机制,投入充足经费打造“1+2+2”的结构化、目标化模式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自主培养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

  学院强化用科教成果、学术影响反哺教育教学,不断提升铸魂育人质量。近年来,学院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2项、自治区教改项目10余项、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有效促进了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学院注重提升科研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立足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与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共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办好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和中越社会主义发展研究基地,培育新型高端智库平台,使其成为产出高水平成果的孵化器。学院发挥马论学科作为广西“人文强桂”战略实施的主要支撑学科作用,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服务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先后承担20余项各级横向委托课题, 10余项咨询决策报告被相关部门采纳,有效促进了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实现“党建”“育人”双融共促

  学院党委坚决扛起管党治党、办学治院、立德树人的政治责任,实施新时代党建引领强院兴校“134”行动计划,推动“五基三化”“清廉马院”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强化“党建”与“育人”的同频共振、双融共促,学院党委入选首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强化党建与理论研究融合发展,持续打造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高地,通过培育创建党员名师工作室、“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以教研室、学科团队为单位建立教师党支部,一体联动推进党支部和教研室建设,实行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教研室、师生党支部制度和党员名师挂联党支部制度,促进教工党支部理论学习与教研室业务学习、集体备课、课题打磨、学术探讨相结合。强化党建与思政课建设融合发展,持续深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阵地,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学、专题培训班集中学、学术交流会专题学、集体备课会研讨学、周末理论大讲堂联动学、主题实践研修践行学、师生支部共建互动学和望道研习社、“四史”研习社、“望道”理论宣讲团广泛学,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思政课育人格局。强化党建与时代新人培养融合发展,持续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基地,拓宽育人路径,推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建立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实施研究生“双导师制”和本科生导师制,建强思创融合教育工作室,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学院党委还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建立“学院党委负责人—毕业班辅导员—导师(研究生、本科生)—毕业班就业信息员”四级联动就业促进服务体系,持续实施学生成长引导工程,深耕学生“考研读博与就业质量”,实现浸润式职业生涯引导教育、精准化就业服务教育和育人型学生管理教育的融合,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入选首批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报道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06/28/nw.D110000gmrb_20230628_4-09.htm


6月28日出版的《光明日报》09版关注报道《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四措并举” 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