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我校潘英明教授/唐海涛副教授团队在《Nature》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取得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性突破!



来源:科学技术处 作者:化学与药学学院 日期:2023-05-20 点击:210

近日,我校化学与药学学院/省部共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的潘英明教授/唐海涛副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王定胜副教授团队合作,在电化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CO2-mediated organocatalytic chlorine evolution under industrial conditions”为题,在《Nature》上发表,唐海涛副教授为该项成果的共同第一作者,实现了广西师范大学在《Nature》上发文的历史性突破。

  

《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也是目前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Nature》上,2022年影响因子为69.504。


  

氯碱行业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基础化学工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以原盐和电为原料生产烧碱、氯气、氢气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后续可进一步进行化学转化得到更多的氯碱产品。氯碱产品种类多,关联度大,其下游产品达到上千个品种,它广泛应用于农业、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电力、冶金、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各命脉部门,我国一直将主要氯碱产品产量作为国民经济统计和考核的重要指标。

  

但是氯碱行业非常耗能,其能耗占到了全世界总发电量的4%(约150 TWh)。所以对该电解过程进行优化,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即便是轻微地提高该电解反应的效率也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和能源。该电解过程的一个重要反应就是阳极的析氯反应(CER),对于该反应,最先进的电极仍然是几十年前开发的涂层钛阳极(DSA阳极)。鉴于此,我校化学与药学学院/省部共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的潘英明教授/唐海涛副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王定胜副教授团队合作发现酰胺类有机小分子修饰后的电极,在二氧化碳气体的催化下可以极大地促进CER。他们发现在10 kA m-2的电流密度下过电位仅为89 mV,可以实现99.6%的反应选择性;相比于电极直接的CER,酰胺与二氧化碳形成的N-COOH中间体可以起到一个间接氧化产生氯自由基的作用(类似于Kolbe电解机理)。



作者在文中根据三电极测试发现在工业工况下,NCOOH电极在10 kA m-2时的过电位明显小于商业DSA的过电位(119 mV)。而在双电极系统中,NCOOH电极表现良好,如在4 kA m-2的情况下,使用文中开发的电极生产每吨NaOH的用电量为1337千瓦时,而使用DSA生产每吨NaOH的用电量为1402千瓦时,可节省4.6%的电力消耗。而且,由Ti网支撑的NCOOH电极表现出了优异的稳定性。

  

潘英明教授和唐海涛副教授提到:CER过程中形成的氯自由基和酰胺自由基不仅可以促进氯碱工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将这些高活性自由基中间体与其它物质反应,从而实现一些复杂有机合成反应,以及药物的合成和结构修饰等,目前这些后续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886-z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