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视点  深度报道

正文字体:

我的驻村故事|汤明旭:你好,乡村振兴的“新生”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1-11-09 点击:10

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如今,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多年来,无数广西师大人扎根一线,投身小康圆梦路,为乡村发展贡献了师大智慧和师大力量。今年四月,学校新一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出征,开启了广西师大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征途漫漫,每一位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工作队员都值得敬仰,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10月17日,是第八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二十九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我校在融媒体平台开辟“我的驻村故事”专栏,由我校驻村工作队员讲述乡村振兴工作点滴,让大家以第一视角感悟驻村工作的不凡之路,共同见证我校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党员干部的生动实践和师大力量,向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师大人致敬!


乡村振兴,师大有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汤明旭的驻村故事,跟随他来到乡村振兴工作第一现场,感悟师大人的初心、使命和情怀。


我的驻村故事|汤明旭:你好,乡村振兴的“新生”

我叫汤明旭,来自广西师范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2021年4月19日,到资源县车田苗族乡黄宝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黄宝村地处桂林市东北部,距县城约25公里。现辖4个片区,18个村民组。全村现有455户,1781人。其中少数民族1000余人(主要以苗族为主),总面积10.3平方公里。来到车田苗族乡黄宝村,我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在这片热土上也记录着我的驻村故事:你好,乡村振兴的“新生”!


忐忑与熟识   

当坐上开往黄宝村的小车,驶入盘山小道,离我所熟悉的区域越来越远时,我的心情激动的同时又有一丝忐忑。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语言上的障碍,内心安全感在一点点的缺失。在单位,我在业务上是一把好手,但对乡村振兴的工作,我却是一个实打实的外行人。


“汤书记,欢迎来到我们黄宝村,感谢你们师大选派的优秀人才来支持和帮助我们,我们会全力配合您的工作,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咧!”村支书笑着对我说。村干部们的亲切与热情,让我忐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与村两委干部开展入户走访工作

为了让工作尽快上手,我主动参加了有关乡村振兴的培训、会议,学习乡村振兴相关的文件精神,而作为一个乡村振兴工作者,尽快熟悉民情是一门必修课。在黄宝村,我跟随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徒步翻山越岭、挨家按户拜访摸底,走访黄宝村4个片区,18个村民小组,全面了解98户脱贫户的情况,同时将村里5户动态监测户的家底熟记于心。在工作中我不懂就问、虚心请教,做到手勤、腿勤和脑勤,不到半年的时间,与当地群众慢慢的熟络,也很快就掌握了有关乡村振兴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

▲与村委干部讨论党建工作

温暖与省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群众距离最近、联系最广、接触最多,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让我明白村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但是如何有效的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有着30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兰支书和王副支书了解到我的困惑,主动与我谈心。


“汤书记,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我们党已经带领我们在脱贫攻坚阶段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是全新的阶段,要与他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咧!”兰支书对我说道。


“汤书记,一只眼看不远,千只眼看穿天。我们要依靠更广泛的力量来支持我们村的党建工作呢。”王副支书笑着对我说。


透过两位老村干语重心长的话语,我的心中涌出一股暖流,也让我豁然开朗:对!众人拾柴火焰高,组织振兴要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事务共商、难题共解。基层党组织联合共建的想法,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有了想法,立即行动,我运用区域化党建工作理念,创新推行“党建联合”工作模式,通过联合高校、企业、村落党支部结对共建,实现党建引领发展,汇聚强大合力,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目前黄宝村党总支已经与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支部、资源县邮政分公司党支部、两水苗族乡塘洞村党总支联合共建。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党支部组织青年学生送教下乡,开展了4次关爱乡村师生主题活动,其中为车田苗族乡初级小学捐赠物资5000多元。与资源县邮政分公司党支部联合开展“消费助农”活动,通过中国邮政的邮乐电商平台,目前帮助农户销售西红柿约5436斤。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两水苗族乡塘洞村党总支联合共建,在塘洞红军长征文化廉政教育基地开展2次主题党日活动,加强支部党员理想信念。以“党建联合”锻造过硬班子,打造乡村振兴“硬核堡垒”,推动了单个党组织的“独角戏”变成各领域党组织的“大合唱”。

▲与两水苗族乡塘洞村党总支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感激与传承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农民富裕、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可靠保证。作为一个乡村振兴的新生,明确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与壮大项目,是我所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时间和市场的考验,才逐渐稳固的发展。


面对这一难题,我想到了我校历任派驻到资源县帮扶的第一书记——脱贫攻坚的“老生”们。我通过电话、视频、见面交谈的方式,多次与这些有经验的“老生”学习交流经验,同时与当地村委干部和农户深入交流。从环境,规模,市场,人才、技术等方面全面分析,厘清思路,发展适合黄宝村的产业。在“老生”们和村民的指导下,黄宝村走出有自己特色的产业之路。


我在原有的青钱柳产业基地、高扎马有机果蔬基地、西红柿种植基地等一批“样板”产业基础上,积极推动投资240万元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项目落地,此项目每年能够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6万元。驻村后,我积极向县纪委、广西师范大学争取产业发展资金9万元,助力村级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我依托广西师范大学的资源,在学校开展了“资源农特产品进校园”活动,将村里的天然无公害农特产品,与广大教职工的需求有效融合对接,仅2021年“端午节助力乡村振兴土特产”主题活动当日,就销售青钱柳茶叶490份,驻村以来累计销售农特产品7万余元。通过各个产业项目不断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带动村民就业60余人,每年村集体经济增收9万多元,为农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活力。

▲与工作队员考察黄宝村食用菌大棚种植基地

自信与力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已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对乡村振兴这个宏大的时代命题,只有统筹各方资源,汇聚磅礴力量才可以交给党和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而我的身后有一支强有力的“团队”给我源源不断的自信和力量!


“十三五”以来,学校先后共投入扶贫经费1200多万元,实施扶贫项目80多个,动员1万多名师生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在资源县实施基层干部(乡镇干部、村干部)乡村振兴综合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和乡村振兴校长发展工程计划项目,项目经费各投入100万元,学校决定支持对口资源县帮扶的6个村党建经费专项30万元、“一村一品一特色”产业项目启动经费30万元,给我们十足的底气!同时学校挂联各村后盾单位,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的为村里输送资源,为村里办实事,解难题,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最暖心的是我的身边有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们,“校第十一届党委常委(扩大)会议暨集体现场办公会”、“乡村振兴工作2021第二季度工作例会”、“振兴乡村教育,关爱乡村教师”主题活动等,各项活动大家互帮互助,经验互学,业务互促,共克困难,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事务。学校,挂联村的后盾单位以及师大驻村工作队在我开展和落实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给予了莫大的帮助和鼓励!这是团队的力量!

▲学校支持对口资源帮扶村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和“一村一品一特色”产业项目经费

▲后盾单位到村指导工作

▲驻村工作队合影

驻村的日子里,我把所学习的党的政策和方针,通过实践,都化成了在村里与村民的一次走访、一次谈话、一句问候、一个微笑。这个过程中有累、有苦,有甜、有喜,更多的是收获了感动和成长。“时代楷模”黄文秀曾说过:“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作为一名党员我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将这份事业化成理想激扬的力量和青春勇敢的担当。


我,是乡村振兴的新生,也将重获一次“新生”。

怀着忐忑和熟识

走入黄宝村

体验温暖与省悟

深入人民情

不忘感激与传承

助力乡村振兴

充满自信与力量

使乡村重获“新生”

这就是黄宝村第一书记汤明旭践行的师大力量

更多师大人的驻村故事仍在继续

官微将继续为您讲述

让我们一起期待

师大人的乡村振兴中更多精彩故事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