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正文字体:

【90周年校庆】《广西日报》刊发我校90周年校庆专版文章:独秀九秩赓续报国心 扎根八桂深耕育人路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2-11-10 点击:2052

11月10日,《广西日报》05版刊发我校90周年校庆专版文章:《独秀九秩赓续报国心 扎根八桂深耕育人路——写在广西师范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展现广西师大的红色传承与办学成果,突显学校的使命担当和前行方向。


90载砥砺岁月,扎根八桂大地办教育,“报国心”“育人路”“强国志”让九秩师大焕发新光彩。广西师范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奋力推进国内一流大学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独秀九秩赓续报国心 扎根八桂深耕育人路

——写在广西师范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



“建设广西之柱石”,90年前,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广西师大”)前身、广西师专首任校长杨东莼先生为学校根植了“扎根八桂 教育报国”的师范根脉和“弘文励教 至臻至善”的“独秀”精神。


“回顾90载办学历程,学校始终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师范根脉,书写新时代教育强国新篇章。”2022年10月12日,学校90周年校庆纪念日,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站在新落成的校史馆门前,带领师生回望学校的奋进历程,再悟初心使命,凝聚前行力量。


报国心 

赓续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

11月的广西师大,桂花飘香,校园里矗立着的数十尊校史人物铜像分外亲切:老校长杨东莼和曾作忠相邻而立,不远处的陈望道先生在路旁与师生讲述“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的故事,薛暮桥、张云莹、林励儒等人仿佛与往来师生述说学校“曾四度调整,六次更名,八次迁址”的砥砺征程。


1944年6月桂林大疏散,为抗战救国、保存教育文脉,广西师大前身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奉命撤离桂林,先后迁徙到三江丹洲、贵州平越办学,直到1946年1月才回到桂林复学。


“师生被迫迁徙,跋山涉水于峦烟瘴雨之中,奔驰逃遁于冰天雪窖之下,漂泊在千里以外者,前后二年,弦诵之声,不绝如缕。”这是时任桂林国立师范学院院长曾作忠在1946年的院庆纪念会上对西迁历程的总结。从广西到贵州,师生们在战火中弦歌不辍,坚持学术研究,传播“火种”,为中国革命、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谱写了文化抗战、教育强国的辽阔壮歌。


“你们现在看到的丹洲书院,就是前辈们曾奋斗、学习的地方。”重走西迁路、重访办学旧址、聆听现场党史学习教育课……两年来,一批批广西师大的师生辗转千里,开展“重走西迁路”红色校史寻访活动,在前辈们曾奋斗的路上留下了新时代的青春足迹。


从历史迈入新时代,红色基因早已铭刻在广西师大的血脉里,又随着文化的浸润传承,共同被记录在其文化活动与实践中。今年的校庆纪念日,原创红色校史剧《育才赞歌》焕新上演,一代代广西师大人追寻理想信念、赓续红色基因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和校友。一个个红色的校史故事在广西师大人的心中落地生根。该剧目与原创校史话剧《杨东莼》、形势与政策课《青春·信仰》一同成为该校党史学习教育固定的“红课”。


在美丽的校园里,师生们透过校史馆拱门老墙,回望90年的风雨与辉煌;在桂学博物馆感受八桂大地的人文根脉,解码广西师大人对抗战文化的传承与探索;漫步雁栖湖畔,在杏坛石碑旁触碰红色师范根脉……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遵守党的章程……”广西师范大学的师生党员来到位于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紧握拳头,重温入党誓词。广西师大充分利用本校及桂林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紧抓百年党史、90年校史的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积极发挥党史、校史的育人作用:组织师生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陈望道先生奋斗过的校园里,再读《共产党宣言》,开设《共产党宣言》版本展……


90年来,校园里的每一处红色风物、每一次文化传承、每一堂党史校史“红课”……都让红色基因在代代广西师大人的血脉中流淌,生生不息。


育人路 

传承师范根脉 担当育人使命

教育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所有着90年教育传统的师范高校,广西师大为国家尤其是广西培养了45万余名教师和其他专业人才。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今年9月,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全体新生佩戴校徽,许下青春誓言,在穿越时空的“开学第一课”中接受了生动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


这是广西师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具体案例。作为全区高校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五年来,广西师大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全力推进“十育人”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获批首批全国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理论与实践》(10卷本)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建设》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和精品项目。


坚守立德树人拳拳初心,广西师大用思政课改革创新书写育人新答卷。率先在全区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获批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1个、全国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教育部思政课“金课”3门;入选教育部和自治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金课”等8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建设项目4项;思政课改革受到新华社报道关注,沉浸式思政课在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平台获百万播放量……


现代化书桌、流动图书馆、思政家园,把“家”搬进学生社区,广西师大让设想成为现实。目前,该校已建成4个学生思政社区。今年7月,广西师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资源县资源镇金山村揭牌成立,学生劳动教育的场所延伸到了校园外的乡村振兴一线。近年来,广西师大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延伸育人课堂,出台学校《新时代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面向新时代,如何回应铸魂育人的新需求?从推进新文科、新工科建设着手,广西师大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出台《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5年)》;成立5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2个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支持25个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其中4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召集举办广西新文科建设论坛,发布了《桂林共识:广西新文科建设宣言》……广西师大开启了新文科、新工科建设发展新征程。


近年来,该校还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第二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创新创业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创新创业基础》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


育人的效果还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涌现的新成果中:学校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正式开启了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建设之路;凝练确定“弘文励教 至臻至善”的“独秀”精神;“点赞师大·年度致敬”评选表彰活动等校园文化品牌深入人心;校史馆、桂学博物馆、越南学校纪念馆、中华传统文化名人园、“广西师范大学颂”等重要文化项目相继落成……“王城独韵、承运春秋、独秀映月、文博群览、尊师重道、运河遗存、雁山书香、雁栖碧波、独秀学人、岁寒三友”等校园十大文化景观让九秩师大焕发新光彩。


90年的优良育人传统中,有立德树人的使命坚守,有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有主动而为的学科探索,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道路上,广西师大人屐痕常新。


强国志 

扎根八桂大地 书写最美答卷

广西师大紧跟高教改革步伐,从2014年底被确立为广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到2021年正式列入自治区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内一流大学”,广西师大不断进行新尝试、新跨越。


广西师大目前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软件工程、体育学、世界史、物理学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教育专业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9个学科排名进入前50%,1个学科排名进入前20%;ESI全球前1%学科增至2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41个,一批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计划……一个个逐年增长的数据彰显着广西师大的学科实力。


扎根八桂,服务八桂,是广西师大长期坚守的使命与责任。面向国家与自治区所需,广西师大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己任,与桂林市等10个设区市、4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获批广西首批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首批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共建桂林发展研究院;主持完成《广西高等教育振兴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1)》《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蓝皮书。


作为人文强桂的“主力军”,2021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28个,立项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居第30名,在全国师范院校中位居第7名,在全区位居首位,立项数及立项排名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该校国家社科基金年度立项数已连续12年入围全国百强,连续3年入围全国50强。近年来,该校先后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项目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零的突破。作为“科技兴桂”的生力军,广西师大瞄准国家战略需要,面向科技前沿积极探索,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2021年,该校签订技术转让、开发等横向项目54项;入驻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发布新材料、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专利技术200多项。


近年来,广西师大百名干部走村入户帮扶群众,派出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科技扶贫,万余名师生下乡教育扶贫,国家语言文字基地项目化推普文化扶贫;“宝被”计划、“小小书屋进苗乡”“艺起成长”“粉笔头”“蓓蕾行动”、桂台青年携手支教等项目在八桂大地开花结果……一批批广西师大人与八桂大地深度交融,赋能乡村振兴,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师大智慧,贡献师大力量。


师范根脉接续传承,新生的广西师大力量正拔节成长,一批批年轻的广西师大人奔赴大山深处,开展乡村教育振兴的“青春接力”:2019年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百灵鸟”团队10余年来坚守乡村音乐教育,助力乡村儿童圆梦;“数学课栈”动感微课从高校“大教室”走进乡村“小课堂”,500多所乡村中小学、100多万名师生受益。


2021年7月,在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获得3项大奖,实现了广西印制企业在印刷复制奖上零的突破。经过36年的发展,该校出版社已成为中国出版创新发展的典型样本和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代表性企业,成为一张响亮的“文化产业名片”。


远者悦,近者来。广西师大始终面朝世界,活跃于“一带一路”文化碰撞与交流中。当前,该校在籍国际学生总数位列广西第一,获批“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广西唯一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携手共进的道路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师大力量。


广西师大已经成为师生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学生在这里自由成长,收获着知识、自信和强国理想;教授们学术至上,追逐着科学和教育的梦想;师生的自由讨论常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里,有人物,有故事,有书香,有回忆,还有爱。


独秀九秩风华正茂,星耀八桂盛世筑梦。“广西师范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奋力推进国内一流大学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的力量!”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说。

王城独韵。图为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承运门。

尊师重道。图为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中华传统文化名人园。

雁栖碧波。图为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雁栖湖。

报道截图:


报道链接:

https://gxrb.gxrb.com.cn/?name=gxrb&date=2022-11-10&code=005&xuhao=1https://gxrb.gxrb.com.cn/?name=gxrb&date=2022-11-10&code=005&xuhao=1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