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校史馆信息

正文字体:

扎根壮乡 领军八桂 广西师范大学(1983-2017)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日期:2022-09-27 点击:71

       这里展示的是学校办学的第四个时期——广西师范大学时期。1983年,学校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更名后,广西师范大学紧跟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努力成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文化库和智力库。

       2001年,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是广西高校首次获此殊荣。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次。2012年,学校入选有“小211”之称的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2015年,更是迈入了省部共建大学的快车道。

       2003年,学校确定在桂林市雁山区建设新校区。2005年开工奠基,2007年正式启用雁山校区,现在雁山校区已经成为学校的主校区。

       这一时期,学校发展成为广西教师教育的领头羊,广西人文强桂的主力军,广西科技兴桂的生力军,广西国际教育交流的排头兵。

       广西教师教育的领头羊

       学校形成了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中职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多层次全覆盖人才培养体系,在各级各类教育师资的培训上具有名副其实的领军地位,被誉为广西教师的“摇篮”。2012年,在学校80周年校庆统计发现,当时广西60%以上的市县教育局局长、70%以上的高中特级教师、80%以上的示范性高中校长,都是广西师大的校友。

       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广西实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21世纪园丁工程”,学校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培养了100名自治区级、1000名地市级、10000名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该工程已成为广西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标杆、广西教师教育的闪亮品牌。

       此外,学校还建立起从实验幼儿园,到附属小学、初中、高中一体贯通的基础教育体系,办学理念、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果均在广西基础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学校吸引人才、提升教职工幸福感的重要支撑。

       广西人文强桂的主力军

       广西师范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是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心,广西师专时期的杨东莼、薛暮桥等知名社会科学专家学者,播下了一脉相传的“人文强桂”火种,“八桂有学,于斯为盛”!特别是升格为广西师范大学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在壮学研究、宗法制度、区域经济史、太平天国史、旅游管理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1995年1月16日,师大中文系被确定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学科点),成为首批23个国家文科基地之一,这是师大人文社会科学的标志性成果。2001年,在全国文科基地中期验收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成为全国10个获得优秀等级的中文学科点之一,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非重点大学中文学科点。

       200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人文强桂和科技兴桂,人文强桂的主体单位就是我们学校。

       2009年,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落户我校,在2012年的评估验收中获评为优秀,为广西同类平台中,唯一获评为优秀的研究中心。广西文科中心的建设模式和建设成效,获得了全国很多高校,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所的高度认可,被赞誉为“广西师范大学文科现象”。

       2006年,学校获得中国古代文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广西文科博士点零的突破。是广西最早拥有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2007年,获批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了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零的突破,成为广西首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聚山水灵气,出图书精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学校全力打造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1986年1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2009年6月改制成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自建社(1986年11月)以来,共获得各级各类奖项1000余项。其中,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奖项24项。分别在桂林、北京、上海、深圳、南宁等地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克罗地亚等国家设立30多家公司,形成了跨地域、跨领域发展的格局。

       广西科技兴桂的生力军

       学校坚持实施“科教兴桂”战略,培养了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高层次科技人才。

       学校拥有广西唯一独立建制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中医药创新发展战略需求,瞄准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关键药效物质基础科学问题,针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药大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以药用资源化学和无机药物化学研究为基础,整合多学科研究力量,致力于广西及中国西南地区的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先后获得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4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6项。

       作为教师摇篮,我们还特别关注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兴华团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是由我校科学教育专业团队和兴华科学教育研究院共同组成的创新力量。桂林兴华科学教育研究院由我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学名师的罗星凯教授于2010年创建,2015年,升级为“兴华科学技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破解了实施科技素养教育的师资、资源和评价三大难题,为校内外机构科技教育能力建设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

       这个时期,学校科技工作者深入工农业生产第一线,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围绕广西“14+4”产业的发展战略,在广西特色天然植物制品和药物、广西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锂离子电池电极等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纳米材料和涂层材料、计算机软件研究与开发、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积极开展研发。开发了罗汉果、红皮香蕉、荔浦芋、马蹄、红豆杉、铁皮石斛等数十种经济作物优良品种,在桂北地区开展银杏科研和示范推广、油茶良种选育及示范林营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广西国际教育交流的排头兵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文化、教育、科技、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境)外高校、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扩大,交流活动日趋频繁。进入21世纪,学校制定了全面增强学校国际竞争力的外事工作方针,从拓展办学空间、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教师、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入手,拓展留学生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加快了学校教育和科研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了学校国际知名度,开创了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学校先后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广西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2013年9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成为广西唯一入选高校。先后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多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在泰国、印尼、越南建立3所孔子学院,是建立孔子学院最多的广西高校。其中,与越南河内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所与越南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李克强总理亲自见证这所孔子学院框架协议的签署,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越南孔子学院的揭牌仪式。

       2010年5月,在原越南“九二”学校旧校舍基础上修建而成的我校越南学校纪念馆正式竣工落成,并隆重开馆。越南“九二”学校校友、时任越南副总理阮善仁率团莅临学校并出席越南学校纪念馆开馆仪式,并题词说:“越南学校的成立是中越友谊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越南学校纪念馆是中国和越南的共同财富,越南和中国一衣带水,是友好邻邦,两国睦邻友好,朋友同聚,千年幸福!”。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