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中国社会科学网】关注报道我校第一届“越南研究:文献、理论与方法研习营”活动



来源: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王然 日期:2022-09-07 点击:307

9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网以《第一届“越南研究:文献、理论与方法研习营”在桂林举行》 为题,关注报道我校第一届“越南研究:文献、理论与方法研习营”活动。本次研习营是在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指导下,由我校主办,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和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


现将报道转载分享。


第一届“越南研究:文献、理论与方法研习营”在桂林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李振鑫 陆斌)8月21日至27日,第一届“越南研究:文献、理论与方法研习营”在桂林举行,来自全国多家单位的特邀专家、青年学者共计七十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此次研习营学术活动。本次研习营是在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指导下,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和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


深化国内越南研究 推动青年人才培养


开营仪式由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刘祥学主持。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习营有助于推动国内国别与区域研究学科建设与发展,展现了相关研究机构开展具有基础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研究活动的魄力;对于加强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有助于青年人才的成长,弘扬学者专家的学术薪火,在探索符合我国国别与区域研究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道路上进行了有益尝试;研习营有助于深化国内越南研究,对追踪和回应国际越南研究学术热点、开拓研究领域、创新研究理论、整理研究文献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罗林表示,这是一场属于越南研究新老学者的学术盛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举办这样一场大型的活动,对于国别与区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广西师范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苏桂发介绍了广西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与越南的历史渊源和当前联系。他表示,本次研习营的召开不仅是对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的鞭策;国内的国别和区域研究日渐进入黄金发展期,这对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此次研习营不仅是检验广西师范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试金石”,更将是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力图使其国别和区域研究进一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志强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习营是国内首次高规格、高水平、跨学科专门针对越南研究的研习营。他还特别强调了广西的越南研究“延绵不断、生生不息”,具有巨大优势,并认为此次研习营囊括了越南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多个层次,对国内越南研究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能极大推动学术人才的培养。


专家学者分享越南研究心得


在此次研习营上,8位国(境)内外知名的越南研究专家线上、线下为学员做专题讲座和授课。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勒敦分校教授孙来臣作了题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谈东南亚史的研究与写作”的学术讲座。他结合自身经验谈如何做研究、写论文,提出学术研究要做到“四新”,即“材料新、观点新、视野新、方法新”。最后,孙来臣回答了营员就研究选题、资料运用等方面提出的问题。


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教授黄兴球在题为“当代越南研究的史料整理与运用”的学术讲座中,黄兴球介绍了越南当代研究史料的来源以及越南研究史料整理方法和应用原则,并与研习营师生就当代越南研究史料运用、中越关系现状及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


日本大阪大学荣誉教授桃木至朗介绍了日本学界关于越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的状况,分享了他对于越南村社的考察研究,并就占婆研究、越南土地制度研究等问题和与会专家及营员进行讨论交流。


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教授丁克顺介绍了越南所藏汉喃文献的搜集整理以及研究出版状况,他提出,研究汉喃文献要培养专业水平较高的文献研究人员队伍,指出“越南汉文诗研究”可以作为今后汉喃文献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台湾成功大学教授陈益源做了题为“越南使节在广西做了什么——兼谈越南汉文燕行文献的研究利用”的学术讲座。他以清代几位越南使节为例,探讨他们在广西境内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并以全州湘山寺为例,分享自己结合文献记载与田野调查的考察心得;另以孙橒与三个越南使节团的互动为例,介绍了越南使节在广西与当地文人交流实况。最后,陈益源就《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的研究利用,以及如何循线发掘更多的遗留在国内的越南汉文文献进行研究与研习营师生进行讨论交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志强以多位前辈学人的学术经历与知识生产为线索,生动地介绍了中国早期区域国别研究的兴起与东南亚语言专业的设立,以及东南亚语言对世界史、政治学等学科的支持和参与。他还提出了区域国别学背景下东南亚研究人才培养的跨学科构想,并就此与研习营师生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牛军凯作了题为“天朝体制与中越礼仪之争:在中西、中韩等礼仪之争背景下再谈古代中越之间礼仪之争”的学术讲座。他首先对朝贡体系下中外关系中的礼仪之争进行回顾与分析,重点讨论了明清官员如何在遵循天朝体制的制度框架中处理外事礼仪之争,并通过对中韩、中泰、中西关系的个案分析,得出古代中外关系中礼仪之争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重新讨论了清代中越关系史中延续百年之久的三跪九叩与五拜三叩之争。


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教授于向东探讨了关于理论思维、理论建构与国际关系、中越关系的一般认知,并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了国际关系理论分析与方法建构及其在中越关系研究中的运用,进而以中越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为例,总结分析了如何认识和把握中越关系史的主流与本质。在此基础上,于向东还就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的路径、方法、要求,以及如何发展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怎样看待中越关系等方面问题,做了深入剖析,回答了营员的相关提问。


青年学人收获满满


研习营期间,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湖北、四川、陕西、吉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20余所高校的30位入选营员和近20位参会代表,在享受学术盛宴的同时,根据所提交论文的方向分为四组开展研讨交流,着重就中越关系、越南历史、越南文献以及当代越南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深入的讨论。在具体研讨过程中,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入营学员都非常注重新材料的发掘,新视野、新方法、新领域的拓展,追踪学术前沿,回应学术热点,由此为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越南研究的经验和范式。


除专家讲座和小组讨论外,研习营还开展了学术沙龙、学术考察和圆桌会议等多样化的学术活动,最大程度满足了参营学员丰富的学术需求。本次研习营让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中国史、世界史、文学、语言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国际关系学等)的前辈学者、青年教师、硕博在读同学,围绕越南研究的文献解读、理论探索、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跨学科的对话、交流,发表前沿性、开拓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了当前国内外越南研究的多重面向,也展现出青年学者的智慧与风采。


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院长陈国保在研习营总结发言中表示,未来将继续举办“研习营”这一学术活动,为国内从事越南研究的青年学者搭建一个成长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这一学术交流平台,助推大家出一流成果,成一流学者。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gjgxx/gj_rdzx/202209/t20220906_5490833.shtml

文章截图: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