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正文字体:

【中国青年网】报道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数字经济时代下智慧停车引领中国——东盟文化旅游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实践”社会实践团队调研风采



来源: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王然 日期:2022-09-02 点击:325

7月27日,中国青年网报导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数字经济时代下智慧停车引领中国——东盟文化旅游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实践”社会实践团队调研风采。


现将报道转载分享。


朝畅书海立新意,暮读万卷致创新


中国青年网7月27日电(通讯员 曹洁瑜)为解决“停车难、乱停车”等社会痛点问题,7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停一停”智停智停创新实践队积极响应号召,来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万达广场、万象城等大型商超的地下停车场进行了社会调研活动,以实际行动谱写时代绚丽华章,致力于以智慧停车手段为智慧城市疏筋活脉。

图为万达商超地下停车场实况。

凭栏观潮起,逐浪扬风帆

在《智慧停车行业投资价值与未来趋势研究报告(2020年版)》中,中国大城市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停车位少于车辆数量的现象从侧面说明了“停车难”的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无数团队绽放出蓬勃生机,而广西师范大学“停一停”智停创新实践队以发现停车难、乱停车、僵尸车问题为起点,聚焦短板问题,顺势而起,驭势而行,重点研讨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东盟文化旅游行业智能化发展进行创新的可能性,并且一直以来坚定理想信念、扎实专业基础,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与学术创新思维,在砥砺前行、昂首阔步,通过实地探究智慧停车如何利用其优势来解决东盟旅游行业存在的停车难等问题,并针对智慧停车创新实践提出建议。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中

实字当头,干字为先

“智慧停车”项目作为破解停车难问题的小切口,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文章。广西师范大学“停一停”智停创新实践队选择通过市场分析、政策研读,加之社会调研,了解痛点问题,并且总结分析社会停车管理模式,进一步整合各类道路车位系统、信息资源,规范优化各项智能停车服务,从而实现停车位管理的统一协调与调度,架构省时节力、实用高效、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较广的道路停车系统以促进东盟旅游行业发展。


通过实地采访,智停创新实践队了解到许城市中,许多智慧停车的问题与弊端,其中特别的是,被采访者张先生说道:“以前常说官员们乘车骑马上朝,可到了皇城,车马却没了去处。”由此可见,解决“停车难”问题迫在眉睫。针对这一现象,团队成员通过以调查问卷、实地采访的分组分类调研。“停一停”智停创新实践队意识到,智慧停车需要分别讨论、分类施策、分步实施,以提升人民群众出行条件、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路侧停车,首先应全面排查整治占用人行横道的供需平衡。针对车场停车,应当侧重在传统停车系统的基础上,对进出车辆进行识别、引导,力求实现无触摸识别、不停车收费、无人值守管理等智能高效的管理状态。除此之外,也应关注智慧停车系统的维护升级与保养,追求可持续发展,力求“零等候、秒离场、无感付”的状态,使老百姓不再为停争抢、不再为停烦恼。以及建立数据保护、数据分享与数据利用的平台,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完善网络平台安全体系,激发生产要素活力,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图为团队成员调研中

协思同研,学以致用

“停一停”智慧停车团队由学广西师范大学院系多年级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优秀校友组成,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成员知识结构形成了良好互补性,分工明确,整合了多种实践模式,跨年级组队的形式形成阶梯队机制,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团队,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优缺点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保证长效效应,各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结合区域智慧停车发展特色,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资源的完美结合,极具创新能力和开拓意识。项目成果凝聚力团队成员的思考和研究,实现了技术成果想创新项目的巨大转变,其中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


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停一停”智慧停车系统项目的成果是团队十年如一日的沉淀与坚守,是青年学子用智慧与汗水、心血与付出铸就的宏伟蓝图。他们把激昂的青春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将专业与创业融合、各学科交叉汇通,以科技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新思想促进产业革命,投身创新创业洪流,实现新时代青年人实现人生价值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有机统一。

原文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4468118&app_version=1.4.5&sid=1318142&time=1661698253&signature=xZry0KPXd5RYDQVznvq4vvqrNHGgnKw4GlE6go9mAJkeON2wjW&sign=34441c58024e28951fcc108aa0a7a652#

文章截图: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