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媒体师大

正文字体:

【当代广西】刊发我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师理论文章《不忘初心,走进湘江战役的历史现场》



来源: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 日期:2021-12-22 点击:779

12月20日,《当代广西》刊发我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唐凌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魏慧勤撰写的党史学习教育理论文章《不忘初心,走进湘江战役的历史现场》。


文章围绕湘江战役的经过,重点阐述了真正走进历史现场对深刻认识这场湘江战役的重要性。文章指出,走进历史现场既是还原历史的需要,也是弘扬科学精神的需要,同时还是践行初心使命的需要。


现将文章转载分享。

不忘初心,走进湘江战役的历史现场

作者:唐凌 魏慧勤 来源:《当代广西》2021年第24期 2021-12-20 11:57


发生在1934年底的湘江战役是红军与国民党军的一场生死之战,异常壮烈。红军经过浴血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渡过了湘江,接着,又翻越老山界,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长征。这段历史,虽然人们通过长征亲历者、知情者、“围剿”红军者的介绍以及媒体的宣传有一定了解,但是,只有真正走进历史现场,才能对这场战役有深刻的认识。


走进历史现场,是还原历史的需要。湘江战役距今已有87年,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战争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忠实记录着当年战场的各个方面。走进历史现场,寻访这些遗迹,才能感知真实的历史场景。


走进历史现场,是弘扬科学精神的需要。湘江战役以全州的脚山铺阻击战、兴安的光华铺阻击战和灌阳的新圩阻击战为重点,而事实上,走进历史现场才会发现,以往在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湘江战役历史的全面展现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走进历史现场,是践行初心使命的需要。在这场战役中,许多红军将士牺牲了。通过调查研究,还原历史真相,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才能告慰这些为国家献身的英雄,将红色文化基因传承下去。


2020年12月,桂林市委组织部为推动湘江战役红色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同时为桂北地区党组织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邀请了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广西区委党校等科研和教学单位的专家到兴安、全州、灌阳、龙胜、资源五县考察,我们广西师范大学湘江战役研究课题组的成员有幸参加了这一活动。2021年1月和7月,我们课题组又组织力量深入灵川县九屋镇新寨村,资源县中峰镇社岭村、蚂岭村、白竹寨、岔岭村等地考察。这些地方仅仅是湘江战役的部分历史现场,但是从中了解到的情况,足以让我们震撼。


首先,对湘江战役历史现场的考察,使我们深切认识到红军长征的艰难。


1934年12月3日,红军部队突破湘江在油榨坪休整之时,中革军委根据当时的紧急形势,决定改变部队前进方向。是日16时,发出命令:“我前进道路采取北经小李、西山岭、社水、皮水隘向龙胜以北,南经枫木山、广塘、千家寺、中洞向龙胜及中间由枫木山经塘坊边、两渡桥西进诸道路。”在考察中看到,红军部队的一些长征路线,选在山泉水冲刷形成的沟壑之中,异常险峻;还有一些部队为了躲避敌军的追击,选择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每前进一步都困难重重。面对历史现场,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能从这些地方走出去需要极大的勇气、智慧和毅力。我们深深认识到,红军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每一处都要依靠无比强大的意志和信念才能坚持走下去。长征路上到处都是红色文化的教科书,具有巨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考察结果还显示,朱德发出“我野战军现决脱离敌人继续西进”的部署令之后,红军在桂北是分路突围的,在今资源、龙胜、灵川等地,有多处红军部队经过的遗迹,这反映了当时红军面临非常复杂、非常危险的局势,不得不采取这种策略。国民党原定在湘江全歼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红军突破湘江后,国民党继续展开“围剿”。红军的突围与阻击战场上的搏杀同样壮烈。由于种种原因,红军长征的不少路段被掩盖在崇山峻岭和原始密林之中而未被人们所发现,因此,完整地展现当年红军走过的长征路线和长征实景,让人们体验长征,是落实党中央学史力行指示,夯实红色文化教育基础,推动长征史研究的需要。


其次,对湘江战役历史现场的考察,使我们对“共和国基石”的深刻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近年来,桂林市人民政府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组织力量对桂北各县的红军烈士遗骸进行发掘,至2019年,已发掘出近8000块烈士遗骨,统一安葬在新落成的全州才湾镇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尽管如此,仍有一些红军烈士的线索未被发现。如今年7月考察组在资源县社岭村、蚂岭村、白竹寨、岔岭村等地考察时,民众告诉我们,红军当年所走过的地方,都有伤病员因无法坚持而倒下,后被附近村民就地安葬。他们还告诉我们,这些地方由于太偏僻,交通不便,过去从未有人到此调查。如前所述,湘江战役后红军突围所选择的多为这种偏僻的路线,散布在桂北地区的无名烈士应该还有待被发现。


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道路,察看真实的历史现场,我们仿佛听到了英烈们倒下时的悲壮呐喊。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已经安葬的红军烈士,他们的名字被刻在碑墙上,仔细研读,发现许多人的姓和名字相似,按照中国人的姓名规则,可以判断他们很可能来自同一家族。我们不禁感慨万分:这些同一家族的红军战士,长眠在桂北的土地上,这是何等令人痛惜和令人崇敬!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后人现在生活怎样?看着红军的墓地和烈士的墓碑,我们真正理解什么是“共和国基石”。对此,社会各界都有责任将这些“共和国基石”保护起来,让历史铭记,功绩永存。


再次,对湘江战役历史现场的考察,使我们领会到当前开展乡村振兴、促进老区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当前,国家长征文化公园等建设工程的实施,给当地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也给当地的农村经济转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建设要素,促进老区的建设与发展,还有许多问题摆在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面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进行回答。


湘江战役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位于全州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园)祭奠红军烈士,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弘扬长征精神,开启新的百年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意味深长的讲话,凸显了湘江战役的历史地位。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为湘江战役红色文化的传承创造了有利条件。应当意识到,由于湘江战役使党和红军遭受到极其严重的损失,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人们视为“惨败”,亲历者不愿过多提及,社会各界更是有意回避。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观念开始转变,发现虽然这次战役使党和红军的力量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损失,但让红军突破了国民党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更重要的是,湘江战役之后,全党和全军在生死关头,一边进行长征,一边积极探索正确的革命发展道路,最终通过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终结了“左”倾冒险主义者的统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湘江战役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转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走进湘江战役的历史现场,用这种转折观来予以审视,再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会使我们获得新的启示。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之所以走进湘江战役的历史现场,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推动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力度,大量具有远大志向和党性纯洁、奋发进取,同时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年轻干部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被派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线。从2018年至今,广西师范大学派到桂林市资源县的驻村第一书记就有12人、工作队长1人、工作队员2人,共15人。他们在驻村工作中,及时将湘江战役历史现场的新动态和新信息反馈给后盾单位。正因为如此,广西师范大学湘江战役研究课题组才能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线索,反过来,也正是通过历史现场的调查研究,让我们对这场战役的真实历史有了更多新的认识。我们相信,红色文化资源将是促进老区发展的强大力量,推动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的重要资源。


走进湘江战役的历史现场,我们既要回望历史,明确来时之路,也要立足现实和面向未来,寻找正确、科学的发展之路。


[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湘江战役研究”(20JZD041)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第一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链接:

https://www.ddgx.cn/show/51556.html


 




分享
0

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广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Email:xinwen@gxnu.edu.cn